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93篇
  72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古人相信,不良乐律会使人体罹患疾病。《论衡·纪妖篇》载师旷鼓琴的故事就表达了这一观念,谓:“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云从西北起;再奏之,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平公之身遂癃病”①。反之,优美而又合乎韵律的音乐则能使  相似文献   
272.
江向东 《学海》2006,(2):154-160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念所做的区分;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建构;最后,还附带讨论到了法国哲学家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对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时间性与其“向死存在”之逻辑关联的评述。  相似文献   
273.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d the forms and relationship contexts of bullying in adolescence. Using cross‐sectional data, we assessed grad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s of bullying and sexually harassing peers, as well as reports of dating aggression from1896 students from early to late adolescence. Reports of bullying others were highest around the school transition, with lowest levels at the end of high school. Boys reported more bullying and sexual harassment than girls. Sexual harassment of same‐ and opposite‐sex peers increased over the early adolescent years and leveled off in later high‐school years. There were no sex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indirect or physical aggression with a dating partner. Adolescents who bullied we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the other forms of relationship aggression. These data highlight bullying as a relationship problem and point to the need for prevention programs to curtail the use of power and aggression in adolescent relationships. Aggr. Behav. 32:376–384, 2006. © 2006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274.
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平  李凤英  姜媛 《心理科学》2006,29(3):541-545
本文采用学业自我调节问卷,探讨了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小学生在自我调节学习的外部调节、摄入性调节、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维度上存在差异;不同调节类型对学习成绩有影响;不同年级、不同调节水平对数学成绩有显著影响,在语文成绩上未达显著;最后,本文对于该方向的未来研究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5.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庆宇  姜月 《心理科学》2006,29(2):505-507
刻板印象的研究一直都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概述了刻板印象研究方法的进展,着重介绍了加工分离程序,基于反应时的范式,以及刻板印象解释偏差(SEB),并对今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276.
情绪易感性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重清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6,29(3):668-670
从个性视角看情绪-认知关系从而提出情绪易感性概念,专指人们在执行认知活动时受其情绪影响的程度特征,而区分于情绪敏感性、情绪性、情绪风格、情绪调节等概念。对涉及情绪易感性的情绪启动研究、情绪STROOP研究和神经心理学研究等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需要整合行为和生理水平,研究情绪易感性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7.
人类非逻辑思维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慧颖  张凤华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6,29(6):1409-1411,1427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成人的思维发展已达到“形式运算”的阶段,能够依据形式逻辑规则进行抽象的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从此以后,根据逻辑的标准判断人类的推理是否是理性的就自然而然被接受了。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完全遵照形式逻辑的规则来思维,在许多时候都表现出非逻辑的一面,似乎有另一种大家公认的“心理逻辑”。但是,非逻辑并不意味着非理性,从生态学的角度说,很多时候心理逻辑具有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78.
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发展及其与言语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王永芝 《心理科学》2006,29(6):1306-1311
认知灵活性是人类智力的一个重要特征,言语能力也是人类的一个关键能力,无论是个体灵活地使用语言,或者是语言在促进个体认知灵活性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不容低估的重要问题,但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却极其少见。以认知灵活性研究中经典的演绎范式DCCS任务和经典的归纳范式FIM、FIST任务为基础,从认知灵活性中对言语能力的探究、言语测验中包含的认知灵活性、以及两者共同的基础———表征能力等三个方面来阐明认知灵活性和言语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表明了认知灵活性和言语能力之间的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79.
To shed light 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rchase type and well‐being (including hedonic and eudaimonic well‐being),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mediating roles of both postpurchase sharing and relatedness need satisfaction in a Chinese sample. In the current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recall an impressive past purchase and report the level of postpurchase sharing, relatedness need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experienced after the purchas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participants in the experiential purchase group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both hedonic and eudaimonic well‐being than did those in the material purchase group, and (b) postpurchase sharing and relatedness need satisfaction sequen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rchase type and well‐being. Specifically, individuals were more willing to share with others after experiential purchases than after material ones. Therefore, in turn, they experienced higher levels of relatedness need satisfaction, which was conducive to higher levels of both hedonic and eudaimonic well‐being.  相似文献   
280.
法官的职业化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相关制度的设计和保障。本文通过对法律教育、司法官选任制度、法官职业化的经费保障及法官的考核监督制度等相关方面的分析,对国民政府时期法官职业化的制度环境进行一个实证的探讨,以期对这一时期法官职业化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