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2篇
  5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He ZJ  Ooi TL 《Perception》2000,29(11):1313-1334
A common surface is a spatial regularity of our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For instance, we walk on the common ground surface, lay a variety of objects on the table top, and display our favorite paintings on the wall.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visual system utilizes this regularity as a reference frame for coding objects' distances. Presumably, by treating the common surface as such--i.e. an anticipated constant--the visual system can reduce its coding redundancy, and divert its resources to representing other information. For intermediate-distance space percep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bsolute distance judgment is most accurate when a common ground surface is available. Here we explored if the common surface also serves as the reference frame for the processing of binocular-disparity information, which is a predominant cue for near-distance space perception. We capitalized on an established observation where the perceived slant of a surface with linear binocular-disparity gradient is underestimated. Clearly, if the visual system utilizes this incorrectly represented slant surface as a reference frame for coding the objects' locations, the perceived depth separation between the objects will be adversely affected. Our results confirm this, by showing that the depth judgment of objects (two laterally separated vertical lines) on, o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urface is underestimated.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the common surface on perceived depth separation most likely occurs at the surface-representation level where the visual surface has been explicitly delineated, rather than at the earlier disparity-processing level.  相似文献   
132.
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心理学立足于整体性与差异性以揭示个体行为规律与内部作用机制,是心理学中极富特色的研究领域,并彰显出旺盛的发展势头。但由于人格现象本身的宽泛性与复杂性,当前该领域存在诸多纷争与问题。该文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人格心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3.
反事实思维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该文通过综合国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反事实思维的定义、分类以及反事实思维的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范例说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是自动化过程,影响反事实思维产生的因素包括:正常性、结果的效价、与替代结果的接近性、前提的突变性和前提的突出性。目标-指向说则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过程同样受目标、情绪控制、态度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要与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不同时期社会和宗教实际相结合,要与党的总任务、总路线、总方针和总政策相一致,必须体现时代性;要研究中国宗教的特点,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并采取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必须把握规律性;要从本国宗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上,在理论、制度、方针和政策上有所创新,必须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5.
青州地区从7000多年的北辛文化,到大汶口文化,以及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以了青州地区为中心的古文化小区,一度成为山东境内一个突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后来齐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本文利用大量田野考古发掘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就青州地区东夷文化的面貌特征、经济形态以及鸟图腾崇拜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6.
文章通过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中国化演进的过程分析,归纳出外来宗教在我国主要经历了入门学习阶段,屈尊妥协阶段,价值认同阶段,文化融合阶段等中国化路向四过程,进而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兼容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7.
孙赫 《心理学探新》2009,29(6):16-22
"生命需要心理学理论与生命教育方法"是研究者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生命发展研究后获得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五年中,研究者以0~6岁正常学前儿童为对象,对其实行生命发展教育,获取了大量的生命发展事实,证明了:1)人类生命具有人人可遵循的生长发展规律——"需要"的生长发展规律;2)"需要"的生物性基础的早期建构是"需要"生长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心理需要的低级阶段——"安全需要"之前还存在一个生命的原始需要——以"新奇、探索、操作"为对象的"需要",其贯穿在0~6岁的儿童早期生命阶段;4)0~6岁时期,"儿童需要"不是恒定的、稳定的、成熟的心理机能,而是处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强度的提升是0~6岁时期以"需要"为核心的心理整体建构的鲜为人知的生命法则;5)0~6岁时期"需要"的良好建构,使"需要"水平达到推动生命走向"需要"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的强度;6)"需要层次"与生命质量存在着内在关联;7)儿童"原始需要"满足的方法为:在儿童"原始需要"机能强度与寓含"新奇、探索、操作"属性的"原始需要"对象即外部刺激之间建立起犹如昆虫与花类般默契的真正联系。  相似文献   
138.
小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贺荟中  郭晓微  姚敏 《心理科学》2004,27(2):371-373
本研究采用注音任务、语言任务、再认方法探讨了小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的关系和影响小学生字词识别的因素。发现:(1)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在2、4年级相关均显著;6年级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的形旁及工作记忆相关不显著,但与语言技能其它维度相关显著(2)预测小学生字词识别发展的主要因素随年级升高而变化。预测2年级学生字词识别的重要指标是语音的音节、字形的形旁与工作记忆;4年级是语音的音节、字形的声旁、句法与工作记忆;6年级是语音的声韵、字形的声旁与语义。  相似文献   
139.
以往研究表明,工作记忆是一个资源有限的系统,但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工作记忆成绩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工作记忆训练是指针对低容量的个体进行针对存储系统或者中央执行系统各成分的训练,以提升个体工作记忆绩效及影响任务相关脑区的活动。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在评估工作记忆训练的效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利用工作记忆训练来改善个体的工作记忆在具体的方法、训练成效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相似文献   
140.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n aphasic patient (AB) with a semantic short-term memory deficit (STM) had difficulties comprehending and producing sentences with structures that demanded the simultaneous retention of several individual word meanings (Martin & Freedman, 2001a, 2001b; Martin & Romani, 1994; Martin, Shelton, & Yaffee, 1994).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replication of these findings with an additional case (ML) who shows a striking dissociation between preserved semantic knowledge and disrupted semantic STM. ML performed poorly on comprehension tasks for sentences that required the retention of single word meanings across several intervening words. In contrast, he did not show an effect of intervening words on processing grammatical relations. ML had difficulty producing adjective-noun phrases, though able to produce the individual nouns and adjective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contention that there is a semantic retention capacity, involved in both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that is separate from semantic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