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为考察罗夏墨迹测验Exner综合系统常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将来自16个国家的18篇罗夏综合系统正常成人的研究结果,与Exner新版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综合系统的全部113个变量中,有23个变量在联合样本与Exner常模间存在显著差异,包括被试的资源、能力、认知水平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且均为Exner常模样本结果更加优秀。结论:新版罗夏综合系统常模具有一定的偏差,存在偏好倾向,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对被试的低估甚至做出假阳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2.
张博  黎坚  徐楚  李一茗 《心理学报》2014,46(12):1823-1834
以北京市某中学和某小学11~14岁之间294名学生为被试, 其中超常儿童131人, 普通儿童163人。采用推箱子任务, 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追踪数据, 从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认知效率三个维度来考察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差异。结果发现超常儿童在问题解决能力的三个维度上均优于普通儿童, 两类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模式不一致:超常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先快后慢, 快速发展期在11~12岁半之间; 普通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先慢后快, 快速发展期在12岁半~14岁之间。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差异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3.
由于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 无望抑郁认知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取向。一是以认知易感-压力模型为核心, 围绕“无望”展开的病因学研究, 关注认知危险因素、消极生活事件与无望以及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以恢复模型为核心, 围绕重获“希望”展开的无望抑郁恢复研究, 关注认知保护因素、积极生活事件与重获希望以及抑郁缓解之间的关系。厘清一些相关问题、整合两个研究取向有利于准确评估个体无望抑郁的风险和弹性恢复。  相似文献   
124.
采用EyeLink 1000眼动仪, 选取韩、美、日、泰四国留学生各20名, 在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两种呈现方式下阅读中文语句, 以此来探讨二语学习者在阅读中文时词边界信息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二语学习者在中文阅读中存在着一致的眼动模式, 即在单次注视事件中, 倾向于注视词的中间部分, 在多次注视事件中, 倾向于注视其开端部分, 然后再计划一次词内再注视。词边界信息能够有效地引导中文二语学习者的眼动行为和眼跳计划, 更多地将首次注视位置落在词的中间部分。最后, 词边界信息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促进作用没有受到母语文本呈现方式熟悉性的调节。我们认为, 中文二语学习者在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可能采用的是战略-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125.
傅于玲  秦启文  冯缙  杨帅 《心理科学》2012,35(3):664-668
研究以105名4岁幼儿为被试,采用选择扩散范式的盲选-双选法考察身体清洁能否消除低龄幼儿的选择扩散效应。通过操纵自变量(洗手vs.不洗手),观察幼儿是否出现选择扩散。结果发现,不洗手组的被试出现明显的选择扩散效应,洗手组则没有。说明4岁幼儿已经表现出选择扩散效应,且能通过身体清洁得以消除。除了自我心理学和行为倾向的解释之外,研究结果说明,具身认知可能也是影响选择扩散效应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6.
唐江伟  路红  刘毅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830-1842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 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 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识加工、情绪加工和直觉加工三个基本的心理加工过程, 与之对应的神经系统则至少存在三个可能的脑神经回路:无意识加工的道德脑区、情绪加工的道德脑区和直觉加工的道德脑区。研究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道德直觉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文化、道德境遇、经验、情绪和道德直觉; 揭示了道德直觉决策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在加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 通过更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并明确道德脑区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127.
严进  吴英杰  姜琦 《心理科学》2015,(2):457-462
行为事件的履历资料评估能有效克服传统履历数据构思效度弱、情景限制多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某通信企业招聘工作,选取250名应聘者数据,结合关键事件法,通过对履历事件的行为锚定来评估应聘者的胜任特征。研究在多重比较行为履历资料、履历表数据、认知能力等多个指标组合对录用结果预测的回归模型基础上,检验新增指标的预测效度。结果表明,行为事件的履历资料评估具有效标关联效度,与其他工具组合使用时具有增量效度。  相似文献   
128.
光照除了传统的视觉作用外, 还具有一定的非视觉效应, 包括调节昼夜节律、褪黑素分泌和警觉性等生理功能和行为表现。随着光照对生理节律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光照的警觉性作用。我们根据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1)警觉性的测量工具; (2)光照强度、时长、时间点、波长、色温等对光照警觉性作用的影响; (3)光照在治疗情绪障碍、调节生理节律、完善办公照明方面的应用; (4)提出了继续探讨光照警觉性作用的神经机制、优化参数特征和探讨混淆变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9.
徐进  李红  雷怡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1961-1968
识别模糊表情对人类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发现, 情境信息影响模糊表情识别。基于此, 文章探究了影响模糊表情识别的五种情境信息, 包括文字描述、情绪表情、颜色背景、嗅觉信号和人格因素, 旨在揭示情境信息影响人类识别模糊表情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突出模糊表情的主体研究地位、清晰界定情境信息、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以及明确影响效价转移的脑区四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拓宽模糊表情识别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0.
工作记忆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其言语子系统与视觉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颇具争论性的问题。实验1、2采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了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视觉记忆的成绩显著低于无言语负载条件。这表明,言语工作记忆影响了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