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本文简要介绍了来源监控和现实监控的概念,说明了儿童在现实监控方面存在的年龄差异,阐述了现实监控的理论模型以及影响儿童现实监控能力的主要因素,最后介绍了现实监控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32.
《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 ,其他悉为子思书佚文。而种种迹象表明 ,这篇佚文正是《后汉书》李贤注所提到的《累德篇》。该佚篇与子思的其他著作血肉相连 ,与郭店简中子思弟子遗著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3.
In this paper, I defend the view that a person performs an action A intentionally only if she intends to A against Michael Bratman’s alleged counterexample to it: the videogame case. I object that Bratman is mistaken in assuming that the consistency among an agent’s intentions is about the consistency among intended goals or objectives. Instead, I argue that the real reason why an agent’s intentions ne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is due to the necessity of the compatibility of corresponding efforts of trying. But unfortunately for Bratman, this efforts-based consistency constraint – as a replacement of the objectives-based consistency constraint – cannot save the videogame case.  相似文献   
334.
本研究检验了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对记忆提取阶段熟悉性过程和回想过程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结果发现,编码阶段无分心任务时,积极图片的高、低自信再认准确率均高于消极图片,而唤醒对于高自信再认准确率的影响只限于消极图片;在编码阶段设置分心任务时,发现积极和消极的高唤醒图片的高自信再认准确率显著高于低唤醒图片。这些结果说明情绪的效价影响了熟悉性和回想两类记忆过程,而唤醒只影响回想过程,效价效应是编码阶段被试调用认知资源对积极图片进行精细加工的结果,而唤醒对回想过程的影响是自动编码高唤醒刺激细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5.
施动感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意向捆绑即人的动作及动作的感觉结果两者的时间点主观上被感知为相互靠近的现象,为研究人类的施动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测量手段。本文综述意向捆绑的实验范式和认知机制,发现目前线索整合理论能最好的解释意向捆绑现象。意向捆绑的范式可以用于临床疾病和跨文化的研究。今后还应深入研究意向捆绑机制及意向捆绑与施动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6.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3岁或更早儿童的观念中,二维图画与其所指物之间的关系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本实验采用两可图对这一推断进行了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推断。实验还表明,儿童对二维图画的多重解释能力并不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理论的获得。数据显示,总体而言儿童对两可图的多重解释能力的形成时间稍早于完成错误信念任务能力的形成时间,但是尚不能确定两者之问是否有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337.
脑可塑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瑞芳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5,28(2):409-411
本文简要总结了脑可塑性实验研究的三个方面:(1)脑损伤的研究,(2)学习和训练的脑可塑研究,(3)双语习得的研究。目前研究脑可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考察认知成分的获得与大脑皮层活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说明大脑的成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的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338.
元认知训练的动机增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玲  郭德俊  方平 《心理科学》2005,28(4):881-884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心理学研究者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干预动机变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我们认为,认知干预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检验这一假设,本研究对47名初二学生进行为期三周的数学元认知训练。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元认知训练中,被试的动机和元认知都有一定改善;路径分析进一步表明,元认知的改善导致了动机的改善。这一结论为动机激发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并且使我们对于元认知与动机的关系形成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39.
时间心理学的新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间是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时间心理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时间知觉与意识,主要研究时间知觉和意识过程的关系,特别是探讨意识过程的时限和时间整合问题;(2)时间认知的脑机制,主要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和脑成像技术探索时间信息加工的时程和功能定位问题;(3)时间人格研究,主要探讨时间洞察力的内涵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40.
郭力平  徐启丽  林琳 《心理科学》2005,28(5):1055-1059
借助2岁儿童图画作品,考察25至75岁儿童对于图画作者能力特点的认知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5岁到55岁的儿童,在本实验情境的图画判断过程中尚不能考虑小年龄图画作者的能力特点,65岁以后儿童的这种能力得到了,发展。研究对儿童理解图画作者能力的心智基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