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40篇
  7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王玮文  邵枫  刘美  孙萌  林文娟 《心理学报》2007,39(6):1034-1040
目的:研究慢性不确定应激对大鼠急性整体热水浴后外周血和脾脏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慢性应激组和控制组(每组14只)。通过4周的慢性不确定性应激诱发实验组大鼠明显的抑郁行为,此期间控制组大鼠正常饲养。随后给予大鼠42度整体热水浴刺激,维持直肠温度41度25min。热刺激后6h,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和脾脏免疫细胞HSP70 水平。结果:与控制组大鼠相比,慢性应激大鼠在急性热刺激后HSP70合成明显减少。控制组大鼠的所有被检测的免疫细胞热应激后HSP70合成均明显增加。相反,慢性应激大鼠仅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检测到HSP70合成增加,同时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控制组大鼠。结论:慢性应激降低大鼠免疫细胞HSP70的热诱导反应,提示HSP70保护性作用减弱可能参与了慢性应激损害免疫细胞功能的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2.
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积家  张萌 《心理学报》2005,37(6):767-775
以态度、话语含义和语言现象探测为指标,探讨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⑴他人期望类型(内隐和外显)影响儿童对他人态度和话语含义的探测,但不影响语言现象探测;⑵儿童在反语认知不同方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6岁儿童已具备初步的反语认知能力,开始能够理解反语中说话者的态度和话语含义,但还不能正确解释反语现象。直至10岁,儿童对反语现象的解释能力仍在发展中。⑶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水平不同。6岁儿童对两类反语的解释不存在显著差异,8岁和10岁儿童对两类反语解释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反语恭维比,8岁和10岁儿童能更好地解释反语批评。  相似文献   
143.
中国近代启蒙的伦理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启蒙既有其因相似的时代大背景而形成的共性,又有其与具体的文化、历史、民族相联系而产生的个性。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潮与西方的启蒙运动相似,都是以理性思考启迪民智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专制主义。但是,中国的启蒙需要摆脱的枷锁来自封建伦理的桎梏,其特征是“伦理启蒙”。它始于明末清初对德性主义人性论的批判,其锋芒触及了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44.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幼儿园大班、小学一、二、三年级共240名被试,每个年级各60名,男女各半,考察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对儿童的分享行为有影响,其中主要是认知观点采择对实际分享行为的影响;(2)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有阶段性;(3)儿童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的发展在幼儿园大班,二者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到了一、二、三年级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5.
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情绪理解是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按Tager-Flusber和Sullivan提出的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它属于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先于社会认知成分出现;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社会知觉成分与社会认知成分越来越难以分离。情绪理解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简单情绪的理解;和愿望、信念有关的情绪理解;复杂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该文综述了近20年来心理理论中有关儿童情绪理解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在方法上和内容上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6.
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平  孟昭兰 《心理学报》2003,35(2):201-208
使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方法对64名12个月城市婴儿的母-婴对进行了研究,采用模拟的陌生情境法和Q-sort进行了依恋类型测验。结果发现:(1)对城市婴儿进行依恋类型判断的判别函数与国外进行的依恋判断函数非常相似;(2)婴儿不同的依恋类型具有跨年龄和跨情境的一致性;(3)中国城市婴儿的某些依恋类型具有与西方同类型婴儿不同的行为特点,其差异可能与文化和家庭抚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7.
动态视觉加工与儿童汉字阅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视觉阈限测验、图片命名、字形相似性判断实验和语音意识等测验 ,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儿童视觉加工技能与汉字阅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动态视觉加工与图片命名错误率、字形判断反应时和错误率、语音意识均有显著相关 ,静态视觉加工只与图片命名错误率相关显著 ;控制识字量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 ,动态视觉加工与其他变量的相关关系不变 ,静态视觉加工与图片命名错误率的相关不再显著 ;回归分析发现动态视觉加工在识字量和语音意识的影响控制后 ,能够分别解释阅读流畅性、字形判断反应时和图片命名错误率 7%、2 5 %和 5 6 %的变化 ;语音意识能够解释识字量和阅读流畅性 9%和 10 %的变化 ;对差读者的动态视觉加工和语音意识分析发现 ,儿童在这两种测验上的个体差异很大。上述结果表明 ,阅读过程受基本知觉技能影响 ,动态视觉加工作用于汉字阅读的特定过程。  相似文献   
148.
一、宗教热的表现现代宗教热是指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的一场全球性的宗教信仰狂潮。它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9.
    
Negative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frontal theta/beta ratio and mind wandering in participants with high schizotypal traits, while no such association was found in participants with low schizotypal trait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mind wandering in individuals with high schizotypal traits.  相似文献   
150.
    
Emotions affects moral judgements, and controlled cognitive processes regulate those emotional responses during moral decision making. However, the neurobiological basis of this interaction is unclear. We used a graph theory measurement called participation coefficient (‘PC’) to quantify the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within and between four meta-analytic groupings (MAG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 generation and regulation, to test whether that measurement predic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oral foundations-based values. We found that the PC of one of the MAGs (MAG2)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ne of the five recognized moral foundations–the one based on harm avoidance. We also found that increased inter-module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middle temporal gyrus with other nodes in the four MAGs was likewis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endorsement of the Harm found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dividuals' sensitivity to harm is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large-scale brain networks of emotional regulation. These findings add to our knowledge of how individual variations in our moral values could be reflected by intrinsic brain network organization and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cognition during evaluations of moral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