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哲学思想为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启思与导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创新能力与哲学素养直接相关,创新思维是哲学素养的运用和拓展。目前,医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极大限制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问题,一是受权威迷信的束缚,二是受传统思维框架的束缚。基于此现状,本研究探讨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体现了哲学思想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启思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62.
车文博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推进了中国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是中国理论心理学科的奠基人之一;2) 推动心理学史的研究,在东、西方心理学史及比较史研究方面均成就斐然;3)重视心理学的实践应用,并积极推进了中国心理学的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63.
该研究通过事件性质、重要程度和主体相关性对贝叶斯推算、判断的影响,探索了贝叶斯推理中的情绪启发式现象,结果表明:1)在贝叶斯推算中,事件重要程度不同,后验概率值的事件性质的主效应显著性不同,事件性质与主体相关性交互作用的显著性不同,但主体相关性的主效应均为不显著;2)在贝叶斯判断中,事件重要程度不同,事件性质和主体相关性在判断上的效果不同;3)在贝叶斯推理中,情绪启发式致使个体的推断结果具有某种系统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64.
文章在纵向研究基础上,通过横向设计,采用实验室实验、情境观察和母亲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213名14~24个月婴儿自我认知(视觉和言语方面)的发生.结果表明:1)婴儿自我认知在15~24个月间发生,自我认知能力逐渐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发展.2)视觉自我认知一般发生于第17个月;视觉自我认知无显著的性别差异.3)言语自我认知一般发生于第21个月;男婴言语自我认知获得时间晚于女婴,但在获得言语自我认知后,婴儿言语自我认知无性别差异.4)视觉自我认知对言语自我认知有正向预测作用,视觉自我认知发生早的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也早.  相似文献   
965.
在不同视角条件下,要求被试先后完成选择任务和条件推理任务,考察被试在不同视角条件下对两种任务的反应模式。实验结果表明,提供强制情境下对立角色违反规则的信息时,两种任务的反应模式没有明显的关联;提供非强制情境下的反例信息时,两种任务的反应模式出现分离趋势;当对规则的语义关系进行充分非必要或必要非充分关系的解释时,两者又趋于一致。分析表明,被试采用多种策略完成选择任务,而是否采用条件推理的逻辑取决于特定情境能否激活这种逻辑。  相似文献   
966.
寺庙生态文化由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个部分构成.自然生态是指寺庙与其所在自然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复有"自然地理取向"与"宗教地理取向"两种形式,从形而下与形而上两方面将寺庙与尘世拉开距离.人文生态是指寺庙与其信众并社会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借助仪式法会、观光朝圣等等活动而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显现活力,寺庙生态文化的基本原则是寺庙旅游开发恪守的底线.遗憾的是,如老君山等寺庙文化、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并未恪守此一底线.  相似文献   
967.
Mitroff等人的研究发现了OSPBs效应量反映的客体运动方式与主观报告结果相分离的现象,并以两可刺激情景或实体性原则违背假设对该现象作了解释。本文以3个实验与其研究进行了商榷。结果表明,两可刺激情景与实体性违背均不能解释上述分离现象(实验1);其实验范式中混入了距离因素(实验2与实验3)和方位朝向因素(实验1)。基于本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Mitroff等人的OSPBs效应是由距离效应和方位倾斜效应所致,即可能主要反映了基于空间的选择性注意的影响,而不能以客体表征连续性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968.
公共支出的决定程序、运用与来源以及内在的价值取向上,都存在着公正与效率的矛盾,这无疑会影响到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若要兼顾公正与效率以及调和公共支出内在的逻辑矛盾,便需要确定更有效的标准和选择合适的规则,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时称的程度,以更透明的程序和更兼顾社会民众的方式,实现由功能财政向公共财政和民主财政的转变,以此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969.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Hukou) implemen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ivides the Chinese society into two groups: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residents. Since the 1980s, millions of rural residents have migrated to cities without official permission.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urban residents' subtle prejudice towards rural‐to‐urban migrants. Specifically, the impacts of urban resid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migrants' adaptation styles are examined. A sample including 457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is taken from four cities in China.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levels are used to indicate urban residents' SES. Four adaptation styles (integration, assimilation, separation and marginalization) are manipulated by using vignet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S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urban residents' subtle prejudice. This link is further moderated by urban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migrants' adaptations: the negative effect of SES on subtle prejudice holds only under a perception of integration or assimilation and disappears under a perception of separation or marginalization.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0.
Sleep onset is associated with marked changes in behavioral, physiological, and subjective phenomena. In daily life though subjective experience is the main criterion in terms of which we identify it. But very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se experiences. This study seeks to identify the subjective variables that reflect sleep onset. Twenty young subjects took an afternoon nap in the laboratory while polysomnographic recordings were made. They were awakened four times in order to assess subjective experiences that correlate with the (1) appearance of slow eye movement, (2) initiation of stage 1 sleep, (3) initiation of stage 2 sleep, and (4) 5 min after the start of stage 2 sleep. A logistic regression identified control over and logic of thought as the two variables that predict the perception of having fallen asleep. For sleep perception, these two variables accurately classified 91.7% of the cases; for the waking state, 8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