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0篇
  64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一种好的道德境界划分法,应既能为提升人格道德水平提供路向指标,也能为评判人格道德水平提供有效尺度。道德划境法不外以事划境与以人划境这两种。比较而言,孔子的以人划境法是最可取的,但仍有明显不足。而从构成个人道德意识的五个方面,即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理智、道德信念,去区分人的道德境界,可将人格的道德水平划分为小人境界、俗人境界、庸人境界、君子境界和完人境界这五个由低到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2.
视觉搜索过程中的眼跳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视觉搜索过程中的眼跳及其时间进程、神经机制及相关的理论与模型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内外源性眼跳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对眼运动记忆、返回抑制及眼跳时间进程的研究尚存在分歧。关于眼跳的神经机制,额叶眼动区与上丘分别被认为是眼跳的关键区与指令发出者。尽管不同的眼跳理论与模型对眼跳现象给出了各自的解释,但都不尽完善,尚需对这些理论进行整合或者提出新的解释模型。文章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3.
采用眼动研究方法,以儿童的延迟等待时间及眼动特征为指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儿童在自我延迟满足情境中的注意分配策略及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偏爱策略能促进学前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小学1、2年级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显著高于学前儿童;延迟奖励物的彩色照片比黑白照片更有利于儿童的延迟等待;眼动方法是延迟满足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4.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拿出实际行动,而行动是靠思想来指挥的,如果思想上存在着\"认识误区\",行动上就不可能动真格,更不可能取得实效.因此,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务之急是要消除那些直接影响人们行动的种种\"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35.
认知年老化与执行衰退假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认知年老化领域,执行衰退假说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理论。执行衰退假说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在实证研究中却存在很多困难,如执行功能的可分离性问题,执行功能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以及执行功能与加工速度的关系问题。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焦点是:在行为学水平上,控制一般性因素(加工速度)后,执行功能是否仍对认知年老化起重要的中介作用;在神经水平上,执行(额叶)功能随龄的变化情况,以及在认知年老化过程中,额叶在大脑功能重组中扮演的角色。最终实现对认知年老化的理解,需要将认知功能与大脑结构联系起来;既看到广泛存在的共同的基本机制,又不能忽略不同认知结构的选择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6.
两种呈现速度下整字及声旁命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喆  韩布新  陈天勇 《心理学报》2003,35(2):178-182
问题与方法:探讨在快、慢速两种速度呈现条件下,声旁的组字频率和使用频率在整字和部件识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命名整字时在两种呈现条件下声旁的两类频率都表现在易化作用;命名声旁则依赖于加工时间:快速呈现刺激时声旁组字频率有抑制作用,慢速呈现刺激时声旁使用频率有易化作用。声旁命名任务中,速示条件下其组字频率作用突出,非束示条件下其使用频率更突出。呈现速度在声旁命名时与声旁两类频率有交互作用,但在数字命名时没有。  相似文献   
137.
启动效应的ERP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以ERP为工具,对启动效应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例如,在知觉启动方面,发现视觉运动启动的神经机制不同于其它知觉型启动,它既涉及视觉加工的较早阶段,也涉及到较晚阶段。再如,词的重复效应不同于物体的重复效应等等。关于语义型启动的ERP研究,主要围绕N400和N450进行。本文对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对该领域中的一些基本研究范式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8.
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仁生 《心理学报》1996,29(2):140-147
从小三、初二、高二随机选择有效被试410名,探讨了中小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的特点。结果发现:(1)中小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有不同的认知,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失败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情境,且极显著地认为失败的结果能改变。(3)成功后学生主要产生了感激、自豪与欣慰,失败后主要产生了内疚;成功后的情感反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139.
再认的两种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松梅  朱滢 《心理学报》1995,28(1):9-14
通过两个实验对两种再认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进行探讨。实验一用高频字和低频字作实验材料,分别测量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条件下,两种再认的成绩。结果表明:学习阶段的注意分散使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成绩下降,对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成绩没有影响。低频字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优于高频字,但字频对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没有影响。实验二分别测量两种再认项目的补笔正确率。结果表明: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显著高于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据此可以推论:两种再认可能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有意识记忆的范畴,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无意识记忆的范畴。后者和启动效应的心理基础可能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