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54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70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3601篇
  2017年   2914篇
  2016年   2365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757篇
  2011年   2648篇
  2010年   2727篇
  2009年   1676篇
  2008年   1946篇
  2007年   2481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The essay examines the argument advanced by E.D. Hirsch, Jr., for instituting ‘cultural literacy’ as a fundamental priority of schools. A number of confusions and equivocations in Hirsch's reasoning are identified, and the propensity of his project to indoctrinate is exposed. Among the features of Hirsch's argument shown to be troubling are his shifting construal of ‘language’, his inconsistency about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ural literacy, and his uncritical relation to traditional images of the American past and present. The upshot is to raise the question why Hirsch's project has elicited wide support and praise.  相似文献   
42.
信号检测论方法引入集值统计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值统计是模糊数学方法的应用,信号检测论之评价法与有无法实验满足集值统计条件,可用集值统计的程度函数表示辨别力或感受性的大小。本文提出两种计算程度函数的数学模型:(1)a=1/K[∑a_(k1·CP_(k1)(Y/SN)+∑a_(k2)·CP_(k2)(Y/N)],(2)f(u)=1/2[∑a_(k1)·P_(k1)(Y/SN)+∑a_(k2)·P_(k2)(Y/N)]。试验结果证实两种模型所计算的程度函数与信号检测论方法所计算的辨别力指数d’有高相关(r_(ad’)=0.842,r_f(u)d’=0.953、n=67),程度函数与d’一样,不仅可以作为辨别力的指标,而且可将判断标准与辨别力分开,不同的是程度函数用β=a_N/a_(SN)或β=f_N(u)/f_(SN)(U)计算的判断标准是一次性综合判断。此点不同于信号检测论可对每一个类别反应的判断标准进行计算。程度函数与d’的计算都利用了对信号与噪音的反应信息。除上述二者的共同之处外,程度函数比d’还具有以下一些优越性:(1)程度函数应用集值统计,无须信号检测论要求对信号与噪音的感觉分布为正态的基本假设,可认为是非参数的方法;(2)可克服信号检测论方法不同判断标准下d’不稳定又难以解释的困难;(3)可适当地减少试验次数;(4)程度函数取值在0-1之间,易于形成量表值方便比较,意义清晰、明确;(5)更符合心理判断的实际状态。  相似文献   
43.
汉语句子的多层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栗 《心理学报》1990,23(2):39-48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中文句子分析的计算机模型。在该模型中,句法、语义信息对中文句子的多层次分析是同等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语义规则,利用这些规则可将语义关系综合进句法和词典,使该模型能同时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对汉语一些典型句型的应用表明,该模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4.
理解模糊概念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不同场合下人脑理解模糊概念(量词、修饰词)的动态特点,并且考察了不同赋值区间(论域)、比较级的基数、上下关联(Context)等变量对理解给定的模糊概念的影响,特别考察了上述问题上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45.
人格类型对应激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室应激源部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EPQ为依据选择高神经质和低神经质2组共24名被试,以有时间压力的心算和复杂辨别反应操作为紧张性刺激,在进行作业的同时记录被试的呼吸频率、呼吸流量、脉率、指端血管容积和皮肤电反应等五项生理指标,并检测尿内儿茶酚胺分泌量。通过对人格类型、作业成绩、作业难度主观评价、紧张性情绪体验,以及对尿内儿茶酚胺分泌量和五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以研究人格类型对应激反应影响的程度和途径。结果表明,在两组被试作业成绩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在对作业难度主观评价和情绪体验的程度上,高神经质组高于低神经质组。在平静状态下,高神经质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高于低神经质组;应激状态下,高神经质组的儿茶酚胺反应强度和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低神经质组。高神经质组的五项生理指标均比低神经质组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儿茶酚胺分泌量与脉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另外,通过与自然应激源部分的实验结果比较,发现实验室与现场应激的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6.
卡车驾驶员速度估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小华  彭楚翘 《心理科学》1997,20(6):525-529
用速度知觉测试仪,对251名男性卡车驾驶员在四种实验条件下的速度估计准确性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安全组卡车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准确性优于事故组卡车驾驶员,两者在低速条件下差异不显著,高速条件下差异显著;事故组卡车驾驶员的高估次数高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低速条件下两者不显著.高速条件下差异显著;事故多发组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准确性在高速及低速长距离条件下差异显著;速度及距离对速度估计准确性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年龄对速度估计准确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7.
Morrison (1996) criticised the authors' 1995 evaluation on three main grounds: that it was too narrow, that it was circular, and that the model evaluated was contradictory. It is argued that the narrow focus was deliberate, that the methodology was standard and logical, and that the framework evaluated was coherent. Although the authors agree with Morrison in some respects, e.g. on the value of variety of methodology, there seems to be a basic difference in view on scientific method. The authors see research as (mainly) small steps which are erratic but generally cumulative; Morrison appears to favour grand-scale, multi-purpose research.  相似文献   
48.
6 15岁儿童对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1)考察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2)探讨儿童友谊特性的认知结构。研究采用结构访谈法,被试为来自北京市普通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6岁、8岁、10岁、12岁和15岁儿童共100名(每个年龄组20名,男女各半)。结果发现:(1)6—15岁儿童对友谊特性的认知结构由5个维度组成,即:个人交流和冲突解决,榜样和竞争,互相欣赏,共同活动和互相帮助,亲密交往。(2)对6—15岁儿童,友谊特性中的5个维度的重要性次序为:共同活动和互相帮助,个人交流和冲突解决,榜样和竞争,互相欣赏,亲密交往。(3)从发展上来看,对友谊特性不同维度的认知发展趋势有很大年龄差异。6—8岁儿童只能认识到友谊特性中一些外在的、行为的特征;以后才能逐渐认识到那些内在的、情感性的特征。但是,原来那些外在的特征并没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被取代,而是与内在的、情感性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在认识中逐渐深化。(4)小学六年级儿童在共同活动和游戏上表现出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而在冲突解决上,女生的认知水平高于男生。此外,初中三年级学生在互相欣赏方面,男生的认识水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49.
50.
How can we explain that an assertion on something perceived can be understood in the same manner by somebody who cannot perceive that scene? This problem bases the interest i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in how listener modeling could possibly be harmonized with reference semantics. Mental images substituting real perception appear as a way ou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listener model has to be adapted to the creation and use of such pictorial data structures.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atter and a verbal (i. e., propositional) representation must be understood. The resulting architecture of a listener model with reference semantics can be employed to solve communicational problems from three general classes in a better way, as is demonstrated by an example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