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 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制, 而类别化-个性化模型和双路径模型则是将两种理论分别加以整合提出的新解释。研究者还对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任务等因素对自我群体偏向的影响。提升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研究的生态效度, 构建整合性理论模型以及加强跨文化和本土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2.
包装上的元素信息是消费者感知环境刺激的重要来源, 能对消费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包装元素可分为非语言型包装元素和语言型包装元素两类, 它们对消费者有不同的影响。总体而言, 非语言型包装元素主要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和情感偏好, 而语言型包装元素更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倾向和行为结果。同时, 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可从神经生理机制、认知加工机制、自我控制的转移和多感官交互几方面进行讨论。此外, 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特征、产品特征以及消费者个体特征的调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尴尬情绪、透明包装的选择以及产品评价等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工作反刍指在没有要求其出现的情境下, 有意识的、重复发生的工作方面的相关想法, 分为工作相关情感反刍与工作相关问题解决沉思两个维度。工作反刍对个体健康、工作及幸福感的影响有“双刃剑”效应。持续性认知理论、压力认知激活模型与认知资源视角理论, 可以解释该效应的内在机制。未来研究应分析影响双刃剑效应的边界条件, 寻求减少消极效应、增加积极效应的途径, 拓展其双刃剑效应心理机制的分析视角和该效应的作用层面。  相似文献   
24.
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417名男性未成年犯进行调查,考察了自尊在未成年犯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其攻击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感觉寻求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童年期受虐待程度可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2)自尊在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觉寻求显著调节自尊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间接效应对于低感觉寻求的个体不显著,对于高感觉寻求的个体显著。  相似文献   
25.
采用跨通道启动范式,探讨言语与面孔情绪加工的相互影响效应,以及语言差异(母语:汉语;非母语:英语)在其中的影响作用。实验1以言语情绪词为启动刺激,面孔情绪为目标刺激,结果发现,相比于英语启动刺激条件,在汉语启动刺激条件下的面孔情绪判断具有更好的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言语情绪刺激能够启动面孔情绪刺激。实验2以面孔情绪为启动刺激,言语情绪词为目标刺激,结果发现,相比于英语目标刺激条件,在汉语目标刺激条件下的言语情绪判断具有更好的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面孔情绪刺激能够启动言语情绪刺激。研究结果表明,言语情绪与面孔情绪的加工能够相互影响,但这种相互关系仅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此外,母语和非母语在情绪功能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6.
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8名11~14岁初中生的深入访谈,初步探讨了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发现:(1)初中生最认同的亲社会行为是帮助行为,其次是交往行为。此外,安慰行为、公益行为、礼貌行为和遵规行为也被他们认同;(2)初中生对不同行为主体间发生的亲社会行为的认同有明显差异,他们更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亲社会行为;(3)普通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对帮助行为和交往行为认同的比率差异明显;(4)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种类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7.
A stat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umbrella society DGPT is presented that was formulated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various professional societies and with the German Society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and Psychotherapy and the Societ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Therapy. The statement is a reaction to the public claim for effective evidence of psychotherapy and takes the opportunity for a comprehensive presentation of this field. In the introduction Alf Gerlach, as chairman of the umbrella society at the time of the formulation of this statement and now executive chairman responsible for coordinating research,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ment.There were two particular moments prompting this statement. On the one hand the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for Psychotherapy as an advisory committee based on the law of psychotherapy, has presented demands for effective evidence that are incompatible with psychoanalysis. Thus, the recognition of psychoanalysis as a treatment method for illnesses was put in doubt. On the other hand, a suggestion was put forward to the Board to recognize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as an independent entity. This questioned the unity of the psychotherapeutic field.The statement was passed onto the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last autumn. It is intended for a professional audience and includes answers to important issues of this field. It will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future discussions about professional politics. For this reason, we have decided to begin the present issue of our journal with this statement and thus to open a wide discussion forum.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Psychoanalyse, Psychotherapie, Psychosomatik und Tiefenpsychologie e.V. (DGPT)In Verbindung mit: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Analytische Psychologie (DGAP)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Individualpsychologie (DGIP)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Psychotherapeutische Medizin (DGPM)Deutsche Psychoanalytische Gesellschaft (DPG)Deutsche Psychoanalytische Vereinigung (DPV)Vereinigung Analytischer Kinder- und Jugendlichen-Psychotherapeuten (VAKJP)Redaktion: Stephan Hau und Marianne Leuzinger-Bohleber
A. GerlachEmail:
  相似文献   
28.
29.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train and test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and self-organizing maps (SOM) to correctly classify gait pattern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omplete leg exhaustion by isokinetic leg exercises. Ground reaction forces were derived for 18 gait cycles on 9 adult participants. Immediately before the trials 7–12,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completely exhaust their calves with the aid of additional weights (44.4 ± 8.8 kg).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the time courses directly and (b) only the deviations from each individual’s calculated average gait pattern. On an inter-individual level the person recognition of the gait patterns was 100% realizable. Fatigue recognition was also highly probable at 98.1%. Additionally, applied SOMs allowed an alternative visu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tigue in the gait patterns over the progressive fatiguing exercise regimen.  相似文献   
30.
马冰  杨蓉  杜旌  马贵梅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381-2394
企业往往在员工管理和组织创新上处于“两难困境”——难以提供稳定工作但又不得不依赖员工实现组织创新, 这就使得研究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员工遭遇不同环境威胁带来的工作不安全感时, 创新行为存在差异。本文在威胁焦点下深化工作不安全感概念, 并基于“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探讨其对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过程。首先, 结合环境威胁来源与主观感知, 把工作不安全感分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和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两个维度, 并将编制测量量表。其次, 期望运用纵向研究设计, 通过分析多时点的员工-主管配对数据, 基于情境调节焦点和工作激情的链式中介作用, 来揭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 以及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倒U型影响。最后, 将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工作不安全感潜在类型及其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进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和效用研究, 也为企业如何有效促进创新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