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由于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的禁锢,由于社会宣传的欠缺、法律法规的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角膜移植术遭遇群众的角膜移植意识水平低下带来的角膜缺乏的尴尬。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各样措施促使群众不断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角膜捐献。  相似文献   
432.
安于现状偏差是指个体在决策时,倾向于不作为、维持当前或者以前的决策的一种现象。安于现状偏差包括内源的安于现状偏差与外源的安于现状偏差。目前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损失规避与后悔理论。安于现状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备择项的数目、决策者的情绪以及认知与动机特征等。安于现状偏差有利于认识日常决策行为,而且在销售、管理与公共政策等实践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未来的研究则需要从安于现状偏差与其他决策现象之间的关系,安于现状偏差的产生根源及其应用研究的拓展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33.
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霞  凌霄  江光荣 《心理学报》2013,45(3):320-335
以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电为指标, 检验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研究1, 对820名普通中学生和72名工读生进行问卷调查, 探讨自伤行为与情绪调节困难、冲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冲动性能够预测自伤行为, 且预测效应量大于情绪调节困难。研究2, 采用Go/Nogo范式的ERPs实验, 检验自伤组与对照组冲动控制的行为学与脑电差异。结果表明, 自伤组Nogo正确反应的N2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 N2潜伏期在部分电极点处高于对照组。脑电地形图显示两者的脑电差异主要体现在前额叶区。结论: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高于同龄普通青少年。  相似文献   
434.
员工高质量的建议是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 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在员工的“建言参与”和“建言数量”上, 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员工的建言质量如何?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分别从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测量、前因机制的角度构建一个关于员工建言质量的系统研究。研究一基于扎根理论, 探讨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与结构, 开发员工建言质量的测量工具; 研究二是基于内隐建言理论, 从个体和团队两个层面探讨员工与领导的批判性思维对员工建言质量的影响机制。理论贡献在于推动员工建言质量的理论构建, 拓展批判性思维理论、内隐建言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抽象道德概念的空间形象性效应, 以及语言因素和具身因素对该效应的影响机制及其加工进程。实验1检验词对空间位置对道德词对语义判断(反义程度)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符合空间形象性呈现条件(即道德-下, 不道德-上)诱发了较大的N400, 并且词对语义判断的反应时较长; 实验2检验词对语义的反义程度对道德词对空间形象性判断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语义无关词对诱发了较大的N200和N700, 并且词对空间形象性判断的反应时较长。研究结果表明, 抽象道德概念的加工能够表现出空间形象性效应, 该效应由语言因素和具身因素共同塑造, 前者在概念加工过程中优先被激活并发挥持久影响, 后者仅在概念加工的中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36.
赵文博  姜英杰  王志伟  胡竞元 《心理学报》2020,52(10):1156-1167
本研究采用3个实验考察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 探讨由于知觉特征而引发的元认知错觉的内在产生机制(实验1)与有效的矫正措施(实验2和实验3)。结果发现:(1)大字体词语的知觉流畅性显著优于小字体, 并且贝叶斯多层中介分析结果表明, 知觉流畅性对字体大小效应起部分中介作用(实验1); (2)随着编码强度的增加, 由字体大小引起的学习判断错觉逐渐消失(实验2和实验3)。以上结果表明, 刺激的知觉特征(字体大小)对个体学习判断的影响, 随编码强度激活线索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这一结果为真实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者的编码强度, 进而削弱学习判断对知觉特征线索的依赖, 并准确地监测自身的学习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7.
以往关于捐助的心理学研究主要聚焦于现实环境中的捐助行为,以及捐助者自身特点对捐助的影响,网络环境、求助者特征对捐助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比较不同信息发布者情境中,网络与现实中捐助的意愿,并确定求助者的身份特征和求助信息特征对网络捐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捐助意愿和捐助金额方面,网络渠道高于现实渠道、熟人发布高于陌生人发布;当求助者与捐助者同为大学生时,捐助者对求助者的理性求助信息比情绪性求助信息有更强的捐助意愿和更多捐助金额。以上结果与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处理网络信息能力较强有关。  相似文献   
438.
采用回忆书写、视频和阅读书写范式启动敬畏,考察了敬畏与亲环境行为意向的关系。结果显示,相较于中性控制组,敬畏情绪回忆书写组(实验1)、视频启动组(实验2)和阅读书写组(实验3)的亲环境行为意向更高。结果表明,敬畏有助于促进个体的亲环境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439.
为考察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短视频过度使用的关系,并探索正念与自我控制的多重中介机制,选取1015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父母忽视、自我控制、正念和短视频过度使用的测量。结果表明:(1)父母忽视与短视频过度使用呈显著正相关。(2)自我控制在父母忽视与短视频过度使用间起中介作用,且正念和自我控制还在两者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40.
不平等问题是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应对的首要挑战,也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障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为缓解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新近研究发现,即使客观上AI决策具有公平性和准确性,个体仍可能对AI决策的公平感知较低。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AI决策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然而,目前研究较为分散,呈现出研究范式不统一、理论不清晰和机制未厘清等特征。这既不利于跨学科的研究对话,也不利于研究者和实践者对AI决策公平感知形成系统性理解。基于此,通过系统的梳理,现有研究可以划分为两类:(1) AI单一决策的公平感知研究,主要聚焦于AI特征和个体特征如何影响个体对AI决策的公平感知;(2) AI-人类二元决策的公平感知研究,主要聚焦于对比个体对AI决策与人类决策公平感知的差异。在上述梳理基础上,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AI决策公平感知的情绪影响机制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