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错误正波(error positivity, Pe)是指在错误反应后200~600ms后出现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正偏转, 对Pe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错误加工机制的全貌。现有研究表明Pe主要产生于前扣带回喙部, 但不同的研究对其精细神经发生源并没有达成一致。Pe的功能意义解释主要有错误意识假说、行为适应假说、情绪评估假说。当根据有关P3的理论来解释Pe的功能意义时, Pe可能反映了对错误背景的刷新。然而上述每一种对Pe的功能意义的解释都还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质疑和挑战。基于此, 作者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并对今后如何对Pe的神经发生源和功能意义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禀赋效应是指个体在拥有某物品时对该物品的估价高于没有拥有该物品时的估价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禀赋效应的研究范式包括经典研究范式与物物交换范式。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损失规避与查询理论。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角度、动机、情绪、交易物品的特征、研究设计的选择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禀赋效应的适用条件、产生根源、研究范式的改进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3.
张秀玲  董波  姜云鹏  张明 《心理学报》2012,44(12):1563-1570
采用连续闪烁范式(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CFS)考察了无意识状态下完型能否发生.研究通过2(线条完整性)×2(意义破坏)×2(熟悉性)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了8种条件下图片的突破抑制时间(Suppression Time,ST).结果发现:线条完整和意义未破坏的图片能更快地克服噪音图片的抑制进入意识;熟悉性不影响突破抑制时间.重要的是,不完整的图片也可以出现意义破坏效应.这表明即使在被抑制的状态下,不完整图形的信息也能够传达至与完型相关的高级视觉区域形成客体表征.研究为无意识捆绑假说(The Unconscious Binding Hypothesis)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4.
陈晶  索涛  袁文萍  冯廷勇 《心理学报》2011,43(2):152-163
大脑不断地对环境事件产生预期并将这些预期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对反馈刺激的结果评价以优化后续行为。采用抽奖式赌博任务范式, 操纵得奖的确定性程度,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研究青少年结果预期与评价的认知和神经电生理过程, 以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反映自动、快速结果评价的FRN上, 无论在高确定性还是在低确定性条件下, 青少年与成人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2)组别与确定性程度在P300波幅上表现交互作用显著, 简单效应分析表明, 在高确定性条件下, 青少年组输、赢的P300波幅表现出差异; 而成人组输、赢的P300波幅无显著性差异。青少年对反馈刺激自动的快速结果评价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 而对反馈刺激功能意义评价的控制加工能力还未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采用5(学习次数)×2(材料难度)被试内设计,考察材料难度和学习次数对即刻和延迟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的影响。45名大学生被试参加实验,共收集有效数据37个。结果表明:(1) 即刻条件下,高、低难度词对都出现了练习伴随低估效应;(2) 延迟条件下,高、低难度词对均未出现练习伴随低估效应。对低难度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预测了回忆成绩,高难度词对则出现了练习伴随高估效应;(3) 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不同难度词对在即刻条件下的练习伴随低估效应趋于消失,延迟条件下高难度词对的练习伴随高估效应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106.
以河南和陕西两省3812名4~9年级农村学生为研究样本, 考察其在抑郁、自尊、问题行为、幸福感、未来压力感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社会适应状况, 并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探讨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倾向值匹配之前, 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在未来压力感知、抑郁和幸福感3方面的适应状况均比非留守儿童差, 在师生关系上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感知到的未来压力及抑郁水平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经过倾向值匹配处理后, 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仍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的未来压力感知也高于非留守儿童, 但其他方面的差异不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存在的社会适应差异不能完全归咎于父母的外出务工状态。  相似文献   
107.
具身道德是指身体及其活动方式与道德心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迄今为止, 具身道德研究主要采用道德Stroop范式、内隐联想测验范式、情境操纵范式和心境诱发范式。具身道德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身体解剖学结构、知觉经验及身体与环境的嵌入作用与道德心理及行为的相互作用, 且在广泛的知觉经验内容中包涵了身体厌恶与道德的关系、自我洁净-道德纯洁隐喻、道德-明度隐喻、道德-颜色隐喻、道德的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等多个内容。未来的研究需从研究内容的丰富性与全面性、隐喻效应的文化差异与一致性效应、研究方法技术的科学性与多样性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8.
以1982~2012年中国期刊网收录的88例追踪研究为对象,从应用现状、设计特征、数据处理三方面分析和评估追踪研究方法在国内心理研究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2005年之前追踪研究方法应用增长缓慢,2005年开始呈显著增长趋势,研究对象以未成年及成年早期群体为主。主要采用固定样本追踪设计,大部分研究测量2-3次、样本量在10~300之间、持续时间在3年内。61例有缺失的研究中,38例用删除法处理缺失;主要运用 HLM、方差分析、t检验和SEM分析追踪数据。相当部分研究存在测量次数少、样本量较小、持续时间短、被试缺失严重及数据处理方法相对陈旧问题。追踪研究方法的应用应注意,根据理论模型和研究有效性要求确定设计类型和设计特征,根据数据特征选择缺失处理方法和追踪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叶萌  辛涛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669-1678
在使用项目反应理论进行量尺化的语境下, 参数标定方法是垂直量尺化结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的参数标定研究就部分标定方法的相对性能获得了较一致的结果, 就如何实现更佳量尺化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标定方法。除了在既有框架内继续探索, 以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未来的研究应结合相关学科, 在深入了解学业增长的性质的基础上探究标定方法的性能, 并应考察特定的标定方法和特定的研究条件、量尺化语境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10.
张锋  刘金平索涛 《心理科学》2014,37(6):1341-1345
研究采用包含两种判断框架(判断刺激出现的先后次序)的时序判断任务探讨了决策偏向对时序知觉位置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时序知觉中存在着位置启动效应,而且在两个靶刺激出现时间间隔不同时,被试在“哪个靶刺激先出现”和“哪个靶刺激后出现”两种判断框架下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两个靶刺激同时出现时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判断框架效应。因此,本研究推测时序知觉位置启动效应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知觉增强加工过程,而且也与认知决策有关,这为反应偏向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