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1篇 |
免费 | 441篇 |
国内免费 | 172篇 |
专业分类
15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综合ICU患者出院后重返工作岗位相关概念及现状、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院前、院内、院外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康复活动、ICU患者出院后随访、社会支持)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促进ICU出院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建议及未来展望,旨在为学者开展ICU出院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工作人员促进ICU患者康复提供护理干预建议,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302.
同一个道德决策情景使用外语(相比母语)呈现时,个体会表现出更强的功利性倾向,即道德外语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首次探讨了语言类型(母语vs.外语)对道德判断中功利性倾向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及梳理,共有19篇文献46个独立样本97个效应量符合元分析标准(N=9672)。结果显示存在较小但稳定的道德外语效应(g=0.23);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道德外语效应受故事类型的影响,在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外语效应(g=0.32),但在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g=0.11)与日常道德评价故事中(g=0.12)不存在外语效应;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的外语效应受记分方式的影响,多点记分在该故事类型下存在效应(g=0.27),二点记分不存在效应(g=0.05);性别和语系类型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类型对个体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选择倾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道德故事类型和记分方式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03.
本研究采用婚姻调适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对全国四大地理区域9个城市的2396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查。婚姻质量由青少年的父母自评,父母的教养方式由青少年报告,青少年的外化问题由父母分别报告,考察了父母婚姻质量与青少年外化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包含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积极教养呈显著正相关,与严厉教养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的婚姻质量、积极教养及严厉教养与青少年的外化问题之间呈现跨轮的显著相关。(2)父母婚姻质量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教养方式在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外化问题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04.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05.
306.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认为, 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受其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 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不同。本研究运用情绪图片诱发被试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 采用停止信号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考察了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中性条件相比, 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促进了停止信号任务中Go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中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2)在停止信号任务中, 相对于中性条件, 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停止信号反应时显著缩短; 在任务转换作业中, 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损失和错误率转换损失均显著降低, 而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损失显著增加。因此, 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受其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 即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增强认知灵活性, 提高停止反应与任务转换的速度; 而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增强认知稳定性, 加快停止信号任务中Go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中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 增加了反应时转换损失。 相似文献
307.
为探讨早期剥夺对大鼠行为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将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早期剥夺组,早期剥夺组在出生后1~14d每天孤养4h。监测体重,在出生后36?64天进行液体消耗试验,每周一次。12w龄时,进行穿梭箱试验,酶联免疫法检测海马BDNF含量,原位杂交法观察海马BDNF mRNA的表达。早期剥夺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水摄入量与糖水偏爱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穿梭箱试验中,早期剥夺组大鼠在训练时的穿梭反应次数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测试时,两组大鼠的被动逃避行为、主动逃避行为与逃避错误次数无显著差异。早期剥夺组大鼠海马BDNF含量、CA1区和CA3区BDNF 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5)。提示早期剥夺可导致大鼠生长减慢,表现出快感缺失的抑郁样行为,但未诱导成年大鼠表现出明显的习得性无助倾向,早期剥夺能下调成年大鼠海马BDNF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08.
309.
研究发现,中国人内隐领导理论的内容由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人际能力和多面性四个因素构成。不同的年龄、职业和教育水平等评分者的特点,对领导诸因素的评分有着显著的影响。综合分析发现,教育水平是影响内隐领导因素评分的主要变量。另外,各组都倾向于把人际能力作为领导最大的特质来加以评分。 相似文献
310.
在有关人类心智的研究中,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借助于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当代认知神经科学从新的角度探讨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课题。其研究的基本逻辑是:如果某种特定的思维过程(比如简单的算术运算或者三段论推理)在本质上是“语言的”,那么,在进行这种思维活动时,大脑中负责语言信息处理的区域就会参与;反之,如果某种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空间的”,则大脑中负责空间信息处理的区域就会参与其中。结合来自直观的脑功能图谱证据与其它的跨领域证据(如来自行为实验和脑损伤研究的证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