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4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在中国思想史上,不乏关于生涯和生涯发展的论述。本文以中国儒家思想体系的人生哲学和伦理学为核心,详细阐述了儒家学说的生涯意义、生涯探索、生涯发展能力、生涯发展阶段与任务以及生涯规划历程,并指出了生涯观儒家文化本位思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32.
初中生有无插图课文的眼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研究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生产的4200R型眼动仪,采用2×2的二因素混合设计,对3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有无插图且难易不同的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初中生阅读有无插图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插图课文显著优于无图课文,插图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整合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而且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插图课文亦显著优于无图课文.(2)初中生阅读易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不仅显著优于难课文,而且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易课文亦显著优于难课文. 相似文献
333.
我国目前正处于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重要调整期,在系统梳理和总结我国自甲型H1N1发生以来防控策略基础上,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引出的哲学命题、防疫体系和国际合作的思考,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甲型H1N1防控策略选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34.
335.
336.
本文从少数民族对中国大一统理论的贡献、少数民族与中国大一统的历史实践、少数民族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构建等四个方面,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政权的历史贡献,少数民族为维护国家大一统而做出的卓绝努力,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建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史实证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历史. 相似文献
337.
平滑追随眼动的神经机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滑追随眼动作为视觉引导的眼动行为之一,是指为保障对运动目标的精细觉察,眼睛追随慢速运动的目标以使其处于中央凹位置时眼球的运动情况。本文简要归纳介绍了平滑追随眼动的实验范式、测量指标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详述了平滑追随眼动的皮质-脑桥-小脑神经通路,其中皮质区的额眼区、辅眼区、颞中区、内侧上颞区及侧顶区在平滑追随眼动的产生中具有不同作用;而脑桥核和脑桥被盖网状核作为中继站负责将来自顶枕区和额叶区信号传递到小脑中参与眼动的区域;小脑的绒球和副绒球及蚓体负责处理平滑追随的眼动信号,并协调前庭神经反射。对平滑追随眼动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眼动的正常与否,发挥其临床诊断和药理学评估的作用,而且有助于确定患者大脑器质性病变或损伤的程度,同时为进一步的实验认知研究和验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8.
Dai D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4,59(4):267-8; author reply 269-71
339.
大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发展及其民族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问卷对云南省大学生,昆明汉族、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和彝族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大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从中学到大学是元认知策略水平快速发展的时期;(2)男女大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中学阶段却呈现出女生略优于男生的趋势,到了大学,男女两性发展基本平衡;(3)汉族与纳西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彝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水平呈现出优于汉族和纳西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40.
April Harris-Britt Sandra L. Martin Yun Li Cecilia Casanueva Lawrence L. Kupper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in medical settings》2004,11(4):253-264
Despite the high prevalence of violence in the lives of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and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posed to pregnant women suffering from PTSD,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violence-related trauma and PTSD among pregnant women. A structured research interview was administered to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85 prenatal care women to collect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ir experiences of violence victimization, PTSD symptoms related to violence-related traumatic events, and whether these symptoms impaired various aspects of the women's daily function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69% of the women experienced a violent traumatic event, with the majority of events occurring before the current pregnancy and being perpetrated by the women's intimate partners. The traumatized women evidenced high levels of PTSD symptoms during pregnancy, with 58% of the women meeting criteria for a PTSD diagnosis. Moreover, many of the women with PTSD symptoms reported that the symptoms adversely affected aspects of their daily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