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略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弃了学术道德教育的大学德育不是完整、科学的大学德育.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从更高层面和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机制,弥补欠缺.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更有利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72.
金花  莫雷 《心理科学》2007,30(2):289-292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语义联系和因果制约对文本阅读中预期推理激活和编码的贡献。结果表明,预期语境与预期事件间的语义联系不能使预期推理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得到激活和编码,语境与预期事件间的强因果关系是文本阅读过程中预期推理激活与编码的必要条件;提示阅读过程中的预期是因果预期而非联想预期。结果为建构主义推理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73.
采用个人公正世界信念量表、自编的助人假设情境,先后以198名、415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两项研究考察了责任归因和帮助代价在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影响个体助人意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及个体对受困者遭遇的外归因,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的助人意愿,但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与责任归因之间无显著相关。控制性别、年级和社会称许性的影响后,个体对受困者遭遇的外归因及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分别可以解释5.7%和6%的变异;(2)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意愿的作用受到帮助代价与责任归因的调节,只有在低代价、外归因的条件下,个人公正世界信念越强,助人意愿才越高。这些结果对亲社会行为的促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74.
以济南市一所普通公立幼儿园的284名3~5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访谈法考察了儿童对同伴侵害的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3~5岁儿童对同伴侵害的归因包括敌意归因、自责归因、中立归因和无归因四种情况。(2)总体而言,自责归因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无归因逐渐减少,4~5岁是转折期。(3)儿童自责归因和无归因人数比例在财物侵害中最低,中立归因人数比例在财物侵害中最高;无归因人数比例在言语侵害中最高,中立归因人数比例在言语侵害中最低。  相似文献   
475.
抑郁具有复杂的多基因遗传基础,然而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单基因以及单基因-环境交互设计(G×E)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以757名男青少年为被试(初次测评时Mage=11.32岁,SD=0.49岁),采用多基因-环境交互(G×G×E)设计,本研究考察了MAOA(monoamine oxidase A,单胺氧化酶A)基因T941G多态性、COMT(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显示,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交互作用于青少年抑郁,同伴侵害仅显著正向预测G等位基因(而非T等位基因)青少年抑郁。而且,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的交互作用受到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调节,上述交互作用仅存在于COMT Met等位基因而非Val/Val基因型携带者中。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的产生与个体差异存在多基因与环境间的复杂交互机制。  相似文献   
476.
发展级联(developmental cascades)近年来已成为发展心理学追踪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视角。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诸多发展特征不断产生级联效应的过程,某个时间点上个体特征的发展状况会对该特征的后续发展产生影响,并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个体的整个发展进程。在发展级联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形成的相关方法学模型,为探究发展系统中多个因素之间的纵向关联提供了方法学依据与指导。本文介绍了发展级联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主要观点以及相关的方法学问题,并对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7.
冰毒使用的危害日益凸显,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行为、认知和脑功能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长期的冰毒使用会导致使用者的抑制控制受损,包含一般抑制控制损伤以及药物相关线索条件下的损伤。这些损伤与前额脑区的异常密切相关,对冰毒使用者的行为和认知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这些损伤只能部分恢复,因此,改善冰毒使用者抑制控制的干预策略成为热点。未来研究可以从不同药物成瘾者的差异性、多药物使用模式以及有区别的运动干预等方面对冰毒使用者的抑制控制损伤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78.
Pas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being comparatively optimistic about one's risk for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benefits to mental health, such as lowered stress and anxiety.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longitudinally examined whether comparative optimism has the same protective benefi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levels of comparative optimism, changes in comparative optimism over time,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mparative optimism and COVID-related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utcomes among a US adult sampl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Participants completed online surveys at four timepoints, over the course of four weeks in May and June of 2020. Results from paired-samples t-tests revealed that comparative optimism was present, such that participants estimated their risk for COVID-19 as being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s their age and sex. Results from linear mixed models suggested that people who were more comparatively optimistic reported lower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tress. However, at times when people were more comparatively optimistic, they also reported greater depression and poorer sleep quality. Together,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arative optimism and health may be more complex than previously anticipated and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pathways through which comparative optimism affects health.  相似文献   
479.
纪丽君  吴莹  杨宜音 《心理学报》2023,55(3):421-434
时间知觉是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映射,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涵。本文聚焦时间知觉广度这一概念,探讨中国人的时间知觉广度及其对自我连续性和社会变化观等心理过程的影响。通过综合讨论诸多实验发现提出,中国人具有较大的时间知觉广度,包括具有显著的过去取向和未来取向。较大的时间知觉广度提升了中国人跨时间的自我连续性,并且影响着中国人看待世事变化的变化观,这些特点又进一步影响到其它心理过程,例如对苦难和幸福的解读,在股票市场中的决策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特点可能是中国人在应对不确定性和重大危机时表现出更强的心理韧性和复原力的心理基础。本研究还指出中国人时间知觉广度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包括整体性思维、过去现在未来互嵌互动和双向延展、与自我连续性和社会结构相关联以及具有道德属性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时间知觉广度的文化心理比较模型,并分析了时间知觉广度对自我同一性和文化同一性的影响结果。希望本文能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应对历史危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0.
冯文婷  汪涛  魏华  周南 《心理学报》2016,(4):398-409
研究通过3组实验分析产品陈列方式对孤独个体产品偏好的影响。实验1发现产品合并陈列时,孤独个体偏爱普通产品;产品单独陈列时,孤独个体更喜欢拟人化产品。实验2采用产品的功能关系代替陈列方式,进一步验证主效应。实验3分析广告信息类别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本文为企业合理地使用拟人化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