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8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90篇
  12202篇
  2015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977篇
  2011年   1154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811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616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542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120篇
  1984年   121篇
  1983年   139篇
  1982年   95篇
  1981年   92篇
  1980年   79篇
  1979年   87篇
  1978年   75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3篇
  1964年   105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145篇
  1957年   116篇
  1956年   89篇
  1955年   58篇
  1954年   49篇
  1953年   54篇
  1951年   41篇
  1950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现代科学是一种具有诸多方面的多元现象。构成它的认识复合体是极其多形的,并且属于不同的层次。现代科学是数学、自然科学、人文和技术这些分支的一种广泛结合,是那些分别作为理论的、经验的、形式的、意义的、基础的、应用的和其它类型知识的单位而起作用的高度专门化了的和复杂详细划分的“学科”和“跨学科”的一种广泛结合。同时,也有理由假定某种“单轴”,即现代科学的一种基本单位,它与研究策略的特征、表述和研究问题的风格、认识的产生和起作用的方式、展望  相似文献   
902.
从文化系统看施本格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想要论述的这个题目虽然是古老的,但现仍有激烈的争论。对这个论题作现代的表述,我可阐述为:把文化视为“系统”是一种有益的模式,这种模式能成为“文化学”的科学基础,开阔新视野,以及接近对文明现象的理解。正如我所说的,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很老的命题。如同O.施本格勒(Spengler)在他的《西方的没落》(1922)中所说的,通常的观点把人类历史想象为直线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新石器时代的某个地区,经历了古代和中世纪的诸种文化,导致我们现代文明,并走向具有无穷可能性的未来。与此相对立的观点,把历史视为诸种伟大文化的序列,  相似文献   
903.
我们关于世界(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观念今天正在发生极为深刻的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辩证思维及其范畴工具和逻辑受到严重的考验。其直接表现是:在思维及其范畴构造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内在矛盾。除原范畴之外,而今则出现了与之相对峙的反范畴,如:矛盾(发展的源泉,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据)——反矛盾(否定和阻碍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相对立的东西);外在偶然性(起因于与该现象无直接关系的次因)——内在偶然性(源于客体的本性、其本质联系和关系)。  相似文献   
904.
把知识看作一种社会现象已不再是什么新奇的或生僻的观念了。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已习惯于从社会的和历史的角度看待观念和信念,并试图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为什么以那样一些形式出现。然而,哲学家们仅仅是逐渐地采纳这些观点,因为它们对自17世纪以来一直居于认识论主导地位的关于知识性质的那些思想提出了诘难。  相似文献   
905.
洪堡关于语言性质的总体看法在于相信:思维和说话,思想和语言构成了密切的统一,我们必须把它们看作是一致的,尽管我们能够人为地把它们分开。由于这种一致性,接近其中一个,也就等于打开了接近另一个的道路。洪堡关于语言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考察存在这种一致性的各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显而易见,而且有着重要的结果,因为一致性保证,所有不同语言的研究,都能对理解和认识心灵过程提供最好和最丰富的证据。这种心灵过程无论是属于情感还是理性,其本质都是隐藏的,无法直接观察的。在语言和心灵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906.
文化盛世中的巴赫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M.巴赫金(1895—1975)这位哲学家、美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化学家,如今已驰名全世界。他是人文科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人文科学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在研究他的创作。定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各种刊物专辑,巴赫金友人协会及其一本本专著,这些集中反映了西方人文科学家研究巴赫金遗产的情况。西方正出版和再版他的著作。日本已出版了8卷本的巴赫金文集。我国的巴赫金研究却大为逊色。巴赫金的某些著作已成为图书珍本。很少有人了解作为哲学家和独特的哲学美学创始人的巴赫金。 1989年10月在萨兰斯克市(该市“收容”了这位昔日的流放犯25年,并准许他担任教师——先是在师范学院,后来在莫尔多瓦国立大学)举办的巴赫金讲座是填补这项空白的最初尝试之一。1990年5月,中央电视台放映了影片《20世纪的预言  相似文献   
907.
十年前,我曾在自然科学和技术史研究所举行的一次与本次会议性质相同的会议上做过一次报告,谈尤金方法论活动的特点。那是1980年,许多当时不能明言的话,今天已经可以敞开来说。首先我想宣读一份尤金母亲收到的苏联最高法院文件: “苏联最高法院于1989年7月18日做出决定,撤销托木斯克州法院1957年3月22日对尤金(生于1930年)所做的判决及由此而做出一切决定。尤金已  相似文献   
908.
在我国的出版物中经常论及信息社会,论及在全世界和在我国建成信息社会的可能性(参见B.C.米哈列维奇《论信息社会观念》,载《社会生产信息化·国际会议论题》,苏兹达利,1989年4月17—21日,莫斯科,1989年第7页;拉基托夫《苏联信息社会前景:问题、观念和社会经济变化》,同上)。许多外国理论家也把信息社会作为后工业社会加以思考。这种观念赢得了许多人的拥护。然而,仅仅把人类文明的后工业化状态看成是信息社会,仅仅把重点放在未来发展的信息方面,  相似文献   
909.
卡尔·波普尔爵士虽已年近九旬,却笔耕不辍。他最近出版的《倾向的世界》一书,篇幅不长,仅包括两篇新的演讲:作为此书标题的一篇是作者递交给1988年世界哲学大会的演讲;另一篇是《建立知识进化论》(Towards an Evolutionary Theoryof Knowledge),是1989年作者在伦敦经济学院校友会上发表的演讲。在这两篇演讲中,作者力图对自己过去60多年来问世的论著中哲学思想进行延伸和概括。尽管演讲某些地方有点专业化,但由于  相似文献   
910.
欧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欧亚主义者是思维和生活新原理的代表者,是一些基于重新看待决定生活的根本问题而开展工作的活动家。他们重新看待近几十年来彻底改造迄今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过程中所发生一切。同时,欧亚主义者重新从地理和历史方面理解俄罗斯及被他们统称为“俄罗斯的”或“欧亚的”世界。欧亚主义得名于地理学。问题在于,旧地理学把地球古老大陆的主要地带分成两个大陆——“欧洲”和“亚洲”。而欧亚主义者又从中分出“欧亚洲”这个第三个中间大陆,从“欧亚洲”的地理图中得出“欧亚主义”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