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65篇
  109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7篇
  1972年   4篇
  1969年   6篇
  1968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解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医护人员心理状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表》对3所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1 26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定点医院医护人员中,27.5%存在抑郁,26.3%存在焦虑,26.0%存在孤独。女性、已婚、传染科、发热门诊、监护室相比男性、未婚、普通门诊更容易抑郁;传染科、监护室相比普通门诊更容易焦虑。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这类群体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2.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在逻辑上有包容论、互异论和交叉论(延续论)三种可能的类型。包容论认为,后者关注范围更广,前者作为一个部分包括在生命伦理学当中。互异论主张,两个概念在跨学科特点方面不同,生命伦理学必须通过跨学科协作,以公共性为导向,而医学伦理学较为单一,以职业性为目标。交叉论(延续论)强调,医学伦理学经历了古代医德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包容论与互异论过于强调二者的相同或区别,割裂了二者内在联系,片面性显而易见。交叉论(延续论)看到了二者内在逻辑,反映了本体属性,是更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3.
围手术期麻醉医师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模糊性,要求其在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学会应用直觉思维来进行麻醉危机管理。通过决策判断的双加工理论模型探讨说明直觉思维在临床麻醉决策中的可应用性,并给出麻醉医师直觉思维的培养途径,提高麻醉医师的思考能力,增加应急处理课程和临床训练,重视临床经验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了在围手术期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麻醉医师应重视直觉思维在临床麻醉决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A brief review was conducted of past and current research and theory as well as future implications of the problem of significance and the OR. Research and theory in the field is judged to be at a choice point: advance to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problems integrated with biobehavioral research or enter a blind alley of pseudo-problems derived from computer metaphors and cognitive folk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为了探讨初中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所初中学校的857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总体而言,男生的父子依恋水平、集体自尊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更高,女生的同伴依恋水平和消极情绪更高;(2)男女生表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特点,女生在亲子依恋、集体自尊和消极情绪,男生在集体自尊上表现出明显的初二现象;(3)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水平越高,初中生的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程度也越强;(4)母子依恋、同伴依恋、个体自尊和父子依恋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并依次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消极情绪;同伴依恋、个体自尊、母子依恋和集体自尊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积极情绪;(5)亲子、同伴依恋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而且通过两种途径(依恋→集体自尊→主观幸福感;依恋→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主观幸福感)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以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内隐加工和内隐记忆的方法探讨面孔信任评价是否为自动加工。结果表明,在外显记忆任务下,大学生在三种可信度面孔的再认成绩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不可信任面孔再认正确率最高,反应最快;在内隐记忆任务下,不可信任面孔的再认成绩最好,且反应最快。这些结果说明,个体可以依据陌生面孔的可信度对面孔进行自动加工,且对不可信任面孔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0.
Individuals with eating pathology,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diagnosed eating disorders, are at high risk for suicide. It is less clear whether undiagnosed eating pathology and subsyndromal eating disorders carry the same risk and, if so, what mechanisms may explain why higher levels of eating pathology yield greater risk for engaging in suicidal behaviors. The in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ordered eating and risk for suicidal behaviors via facets of experiential avoidance was tested using a multiple‐mediator model. The model was tested using bootstrapping estimates of indirect effects in a sample of 218 noncollege student adults (Mage = 32.33, 66.1%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suicidal attempt and/or history of 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 Results revealed that disordered eating indirectly predicted risk for suicidal behaviors, distress aversion (i.e., negative attitudes or dislike of distress), and procrastination (i.e., delaying engagement with distressing activities). Results suggest that targeting experiential avoidance and helping those who have a history of engaging in suicidal behaviors and/or NSSI develop regulation strategies to use during times of distress may be of utmost importance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eating pat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