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1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2.
Tae Hyun Kim Su Sang Lee Junho Oh Sujin Le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19,49(10):655-667
Enabling and amplifying the voice of employees creates opportunities for organizational improvement. Prior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employees' sense of power has impact on their voice behavior. As such, when would employees feel too powerless to speak up in the workplace?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direct effect of social rejection (via sense of power) on employee voice. We us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to explain this relationship.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wo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participants reminded of social rejection (vs. acceptance) exhibit a lower sense of power. Specifically, we observe that social rejection diminishes a person's sense of power, and that social acceptance does not enhance this sense. That is, social rejection has an indirect effect on employee voice through sense of power. We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with regard to social rejection, sense of power, and workplace voice behavior. 相似文献
113.
采用观察法对106对新婚夫妻在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任务中的行为进行录像,并采用在中国被试中经过修订的IFIRS进行编码;以即时互动满意度和夫妻报告的婚姻质量分别作为即时效应和状态效应的预测指标,检验夫妻互动行为两种效应的不同。结果发现:(1)妻子在4个互动中的消极行为均显著高于丈夫;妻子在自己的问题解决和丈夫社会支持话题中的积极卷入显著高于丈夫,妻子的积极情绪在丈夫社会支持互动中显著高于丈夫。(2)就即时效应而言,妻子的消极行为在丈夫问题解决和自己的社会支持情境中均具有主客体效应;丈夫的消极行为和积极情绪分别在自己的社会支持和问题解决情境中具有主体效应;丈夫的积极卷入在丈夫和妻子问题解决情境中分别具有主体效应和客体效应。(3)就状态效应而言,丈夫的积极卷入在丈夫问题解决和妻子社会支持情境中均具有主客体效应,在妻子问题解决和丈夫社会支持中均具有主体效应;妻子的积极情绪在丈夫问题解决情境中具有主体效应,丈夫的积极情绪和消极行为在妻子问题解决情境中均具有客体效应。 相似文献
114.
双语Stroop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troop效应从提出至今取得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双语Stroop效应的研究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范式,并支持了多种理论模型。这一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生成机制的探索,对中一英文教学、学习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5.
116.
The Psychological Record -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presentation of stimuli in equivalence relations with consequences increases the operant behavior that produces these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117.
概化理论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2年,Cronbach和他的同事们提出概化理论之后,概化理论在行为与心理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较之经典测量理论,它的优势逐渐地显露:(1)测量的多种误差来源可以在同一个分析中分别估计;(2)可以指导决策者选择最优测量方案;(3)提供可靠性系数:概化系数(G系数)和依存性指标(φ系数)用于不同的决策任务;(4)排除了严格平行测验的假设。概化理论以它的精确性和可藏性受到了信度测量领域研究者们的青睐,本文旨在对概化理论的基本框架、产生、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8.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蕴涵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他关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论述,表明了其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他对原子偏斜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自由的诉求;他对原子排斥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平等的关注.这些思想与近代契约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它并不是对近代契约论的翻版,它关于人的思想、关于自由与平等的观念的理解与近代契约论有着显著的区别,而这正是其对近代契约论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119.
西方公民观与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17、18世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公民是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的少数人 ,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是公民应具备的“四主德” ;中世纪缺乏公民与公民道德生长的土壤 ,社会造就的是谦卑温顺的臣民及深受基督教神学影响的臣民道德 ;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突破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公民资格的狭隘性 ,公民的内涵大大拓展 ,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提出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公民道德 ,但资产阶级公民道德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