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51.
杨建锋  王重鸣 《心理科学》2008,31(2):434-437
类内相关系数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是一族社会科学家们经常使用的指标.心理学家用它们来表示评分者一致性或判断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多水平分析. ICCs有多种模型.研究者们常苦于准确选出适合特定研究的模型.本文介绍了ICCs的常见模型及其关键用途.  相似文献   
252.
于国庆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8,31(3):614-616
自我控制对个体获得成功和幸福至关重要.自我控制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本研究试图探究自我效能信念和自我控制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内隐效应.研究采用Greenwald 的内隐联结测验(IAT)方法和Inquisit专业软件,设计一个中国汉语的自我控制信念和行为的IAT,以25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为自我效能信念和自我控制行为之间的IAT效应值大于0,p<0.000, 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是自我控制存在内隐效应,自我效能信念和自我控制行为之间有内隐层面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对自我控制机制的研究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水平的教育训练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3.
早期经验对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义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8,31(3):556-561
本研究以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内隐自尊测量工具,以1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来自家庭方面的早期经验对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状况与青少年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相关,来自离异家庭的个体内隐自尊显著低于来自完整家庭的个体;(2)父母婚姻状况对青少年的外显自尊没有影响,个体可能通过形成积极的外显自我评价对父母离异带来的负性经验进行补偿;(3)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的偏爱对个体的内隐自尊有提升和促进作用,提示积极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发展;(4)父母的拒绝与否认、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母亲的惩罚与严厉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相关显著,提示消极的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一致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54.
毛伟宾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8,31(3):741-743
工作记忆容量作为直接影响人类完成高级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而倍受心理学家的关注.长期以来关于工作记忆容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记忆的执行性控制成分与高级认知活动的关系上,忽略了对注意焦点的研究,而注意焦点则是为了进行当前的认知加工而把从记忆的激活部分提取出来的信息组块加以保持的一个容量有限系统.该文作者讨论了关于工作记忆中注意焦点容量的研究及认识,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5.
同步内隐/外显序列学习:事件相关的fMRI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事件相关fMRI研究探讨对于内隐和外显学习在脑区激活上的差异.实验采用同步内隐/外显学习序列,以有色的形状作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对于刺激的颜色做选择反应,并在颜色消失后找出形状的内在规则.颜色和图形序列分别采用两个独立的马尔可夫链,即下一个图形的颜色或者形状有70%的可能服从序列规则.行为数据显示被试习得了外显和内隐的规则,fMRI成像主要比较内隐和外显学习在学习过程和知识运用上脑区激活的差异.结果发现,与内隐学习柑比,外显学习在额叶的激活更为显著.而且,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视觉皮层的激活出现分离,内隐学习中枕叶的激活减弱,而外显学习中枕叶的激活增加.  相似文献   
256.
张凤华  杨群  张庆林  汤永隆 《心理科学》2008,31(6):1461-1465
通过预备实验选取前件(或后件)是二元(或多元)的5种条件命题的4种推理形式作为实验材料,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考察了五种不同条件命题类型对4种推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命题类型、推理规则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都非常显著.这个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条件推理的集合映射模型.  相似文献   
257.
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升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8,31(6):1450-1453
异族效应是面孔识别过程中一种非常稳定的现象,表现为对本族面孔的识别与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异族面孔.脑成像研究也证实了这两类面孔在神经表征上的差异.关于该效应主要有知觉经验说与社会分类说两种理论解释,但围绕着其心理机制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议然,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族群认同等社会-人格因素对于异族效应的影响,并注意考察本族面孔与异族面孔有提取阶段可能存在的神经活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8.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量表>,对内蒙古自治区1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进行了测查,目的是探讨蒙古族青少年个性素质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个性素质分量表在蒙古族青少年群体中测试具有较好的信度,总量表的a系数为0.872,分半信度系数为0.824;量表7个因子的模型结构得到了证实.(2)个性素质某些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责任因素上女生非常显著高于男生,冒险、独立两个因素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3)在所有个性素质上,重点学校学生显著高于一般学校学生.(4)在内外倾、乐观-悲观、责任、耐挫折、独立5个因素上,城市和城镇来源的青少年显著高于农牧区来源的青少年.(5)蒙古族青少年个性素质发展在所有因子上均存在年级差异.随年级增高,内外倾、乐观-悲观、责任、耐挫折、独立因子上呈起伏上升趋势,意志和冒险因子上呈现下降趋势.所有因子均显示高中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59.
Skepticism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riteria has given way to an appreciation of the broad array of work outcomes predicted by personality.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on the following work outcomes: (1) job performance; (2) work motivation; (3) job attitudes; (4) leadership; (5) power, politics, and influence; (6) stress, adaptability, and coping; (7) team effectiveness; (8) counterproductive/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s; (9) workplace accidents; and (10) conflict and negotiation. Two contemporary criticisms of personality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that the validities are small and that faking undermines the usefulness of personality inventories in employment contexts – are then evaluated. Finally, a brief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is provided which highlights needed areas of advancement.  相似文献   
260.
When lateralized responses are made to the locations of vertically arrayed stimuli, two types of mapping effect have been reported: an overall up-right/down-left advantage and mapping preferences that vary with response position. According to Cho and Proctor's (2003) multiple asymmetric codes account, these orthogonal stimulus-response compatibility effects are due to the correspondence of stimulus polarity and response polarity, as determined by the positions relative to multiple frames of reference.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se two types of orthogonal compatibility for situations in which participants made left-right responses to the colours of a vertically arrayed stimulus set, and stimulus location was irrelevant. Although a significant orthogonal Simon effect was not evident when responding at a centred, neutral response position, the effect was modulated by response eccentricity (Experiment 2) and hand posture (Experiment 3). These effects are qualitatively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when stimulus location is task relevant. The results imply that, as Proctor and Cho's (2006) polarity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suggests, the stimulus polarity code activates the response code of corresponding polarity even when stimulus location is irrelevant to the ta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