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93篇 |
免费 | 713篇 |
国内免费 | 246篇 |
专业分类
42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270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256篇 |
2010年 | 212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39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310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882.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包括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在经历了父母感染艾滋病、父母因为艾滋病丧亡后的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了1221名被试,测查了他们的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心理健康(抑郁、孤独、自尊).经过数据分析发现:(1)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和儿童类别的差异,12岁及以下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13岁及以上的,双孤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抑郁、孤独和自尊存在显著的儿童类别差异,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差于非孤儿童;且孤独和自尊还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差异,12岁以下的儿童差于13岁以上的;(2)不同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的儿童在抑郁、孤独和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均是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多的儿童抑郁和孤独严重、自尊低;(3)歧视经历对抑郁、孤独和自尊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歧视知觉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83.
884.
以经典的乳癌问题作为实验任务,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有助于明确嵌套集合关系的逐步提问、树图表征等外部表征方式以及元认知调控和被试类型等因素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1)逐步提问对改善贝叶斯推理的成绩没有显著作用;(2)完整和不完整的树图表征显著地促进了推理成绩,但简约的树图表征的促进作用不显著;(3)叙述理由引发的元认知监控显著地促进了推理成绩。(4)文科和理科两组被试的推理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85.
886.
康德的道德哲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但正是这一点被人们所误解,认为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一种空洞无物、没有实际效用的学说.然而,综观康德的道德哲学,可以看到,康德对道德法则形式化的追求只是其道德哲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另一方面,康德力图使自己的道德哲学走向经验和情感,走向生活世界.这也就构成了康德道德哲学的上升之路与下降之路. 相似文献
887.
局部繁荣下的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理解贫困以及与贫困有关的心理模型和决策过程、并促进人类的幸福与公正,是心理学家的一项重要使命。文章旨在阐明心理学在理解贫困和减贫工作中的角色,并对贫困心理学的研究思路、贫困归因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介绍。最后,在总结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建议未来的贫困心理学应对特殊的目标群体做更多关注,并发展更可靠的测量方法,挖掘更多影响贫困心理的人格、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888.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未来回忆成绩的预测。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是一个有趣而反常的现象,指在重复学习测验中,学习判断往往低估了回忆成绩的增加,出现低自信的一种现象。目前,大部分实验证据支持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一些实验结果表明该效应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于这种低自信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如,锚定调整假说、记忆偏向消除理论、过去测验记忆的启发式假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文章还指出了此领域现有研究的局限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9.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