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2篇
  34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The present research investigated if an item response theory (IRT)‐scored forced‐choic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has the same normative data structures as a similar version that uses a 5‐point Likert scale instead.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a sample of 349 training delegates who completed both an IRT‐scored forced‐choice and a normative single‐stimulus ver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largely supported the scaling properties,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d equivalence of the data structures of the two scor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202.
The response exclusion hypothesis suggests that the polarity of semantic effects in the picture‐word interference paradigm is determined by the response‐relevant criteria. Semantic interference effects would be observed when semantically related distractor words satisfy the response‐relevant criteria; otherwise, semantic facilitation effects should be fou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response exclusion hypothesis by exploring the typicality effects in pictures naming. In two experiments, pictures of objects were named either in the context of verb distractor words with different typicality of passive functions or in the context of adjective distractor words with different typicality of characteristics. Facilitation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context of typical verbs and adjectives, while interference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text of atypical verbs and adjectives. Given that neither typical nor atypical distractor words satisfy the response‐relevant criteria to produce noun, these findings are problematic for the response exclusion hypothesis. Role of syntagmatic relationships in lexical retrieval was invoked to explain present findings.  相似文献   
203.
Research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pathology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demonstrated that a novel psychotherap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Emo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4.
黄丽芹  孙寅  罗思阳 《心理学报》2022,54(5):497-515
COVID-19疫情是一场重大的全球健康危机, 一些国家在控制COVID-19感染和死亡率上存在明显困难。我们提出, 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不利于对疫情的控制。跨文化分析结果显示, 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正向预测COVID-19死亡数、每百万死亡数和死亡率, 独立自我建构负向预测疫情前期控制速度。演化博弈模型和跨文化实验进一步提示, 个人主义文化通过增强个体在疫情背景下的死亡恐惧, 增加个体违反疫情管控的流动性倾向, 从而降低了整体疫情控制的效率。我们的结果支持自然-行为-文化协同进化的理论模型, 提示文化对COVID-19病毒传播管控和死亡可能性的影响, 为各国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5.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和文化现象,婚恋择偶除了会受当下社会文化习俗等人文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生理机制的影响。本文聚焦热点,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性激素对人类择偶偏好的影响。女性的择偶偏好受生理周期激素变化的影响,男性的择偶则会因为体内睾酮含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性激素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还会影响人类择偶决策的神经机制。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关注生理周期的测定方法、被试的文化背景和个体间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206.
刘金婷  蔡强  王若菡  吴寅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80-1492
催产素被喻为爱的荷尔蒙和亲密荷尔蒙。研究者对它的兴趣由其对分娩和哺乳的促进作用转向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催产素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尿液、血液、脑脊液测量法, 鼻腔喷入法和基因型分析法。催产素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包括社会关系、社会性决策、社会性信息加工、社会性记忆、焦虑等方面。研究者正尝试将催产素应用于孤独症、社交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上。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催产素的临床应用、负面作用和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07.
卫生改革需要有包括卫生改革伦理学理念在内的全方位改革理念的联手支撑。伦理含金量缺失或者不足,卫生改革实践就难以取得圆满成功。因此,目前展开的新一轮卫生改革,必须以“效率与公平合理兼顾”为核心准则,在完善政策、规划目标、组织实施等全过程中切实保证卫生改革伦理学理念准确到位和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208.
以初中代数应用题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对代数应用题的分类结果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代数应用题分类结果差异显著;数学成绩优生与数学成绩差生对代数应用题分类结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9.
210.
以45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对象, 采用日常德性的视角, 考察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历的道德困境, 重点探讨个人日常道德困境的内容, 以及他们对个人日常道德困境的解读和处理。结果表明(1)个人日常道德困境多数不同于假设性的公正取向的道德困境。人们对各类个人日常道德困境的解读和阐释存在个体差异。道德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所强调的问题。(2)人们所主张的有助于处理日常道德困境的策略与他们在生活中实际采用的策略是有差异的。在真实的道德选择和决定中, 会有更多利己和实用的考虑。此外, 人们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倚重对行为后果(特别是伤害性后果)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