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Founded upon the theories of Independent–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and I–C,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via an adapted IOS Scale, whether Anglo‐Canadians were more independent than Mainland Chinese in construing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Strong cultur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self–family connectedness, but not in self–friends connectedness. Chinese were closer to their family members than Canadians, but Canadians were as close to their friends as Chinese. In both samples, gender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self–friends connectedness, but not in self–family connectedness. In the Canadian sample, females were closer to their friends than males, while in the Chinese sample, males were closer to their friends than females.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field in three ways. First, the finding that Canadians are as connected as Chinese to their close friends unprecedentedly contests one fundamental assumption of the theories of independent‐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Markus & Kitayama, 1991 ) and I–C (Hofstede, 1980 ; Triandis, Bontempo, Villareal, Asia & Lucca, 1988 ) that individualists (e.g. Anglo‐Canadians) are more independent than collectivists (e.g. Chinese) on all dimensions of human relations. Second, the proposition (Cross & Madson, 1997 ) that Western males and females differ in the same way individualists and collectivists differ in their self‐construal is not supported. Finally, the adaptation of the IOS Scale proposes a refreshing direction in cross‐cultural research. Graphic representations may be less susceptible to cross‐cultural misconstrual than verbal statements since the former involves little or no translation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2.
非政府组织是与政府组织不同的另一类社会治理组织,属一种新的上层建筑形式。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部门既有密切联系又持有一定距离,既包括政治倾向较强的组织,也包括非盈利组织。非政府组织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对社会的平衡和安定具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多动症儿童与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梁福成  韩玉荣  董军 《心理科学》2002,25(2):160-162
本研究通过对29名多动症(MBD)儿童与正常儿童认知事件相关电位各成份的比较,结果发现多动症组与正常儿童组在反映大脑认知功能P300潜伏期有明显的差异,从而说明P300可以作为检测多动症儿童的参考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4.
文本结构和时间应激对网页阅读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智君  韩淼  朱祖祥  朱伟 《心理科学》2002,25(4):422-424
探讨了文本结构和时间应激对网页阅读绩效的影响效应。采用 2× 3被试间设计 ,自变量为文本结构和阅读时间 ,因变量为找到相关信息的时间及途径的额外节点数。结果发现 ,主效应及交互作用的影响均十分显著。其中 ,当阅读时间为 10和 2 0min时 ,超文本阅读的绩效均显著低于线性文本 ,而在 30min时两者无显著差异 ;对超文本 ,三种阅读时间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而对线性材料 ,阅读时间的效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时间应激对超文本阅读绩效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5.
声旁类型与频率在汉字和部件识别中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利利  韩布新 《心理科学》2002,25(2):180-183
用识别整字和识别部件两种任务探讨两种声旁频率——组字频率和使用频率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局部识别中声旁使用频率的影响和部件类型有交互作用。声旁使用频率对识别汉字单部件声旁有易化作用。声旁组字频率的影响和部件类型有交互作用。声旁组字频率对识别汉字多部件组合声旁有易化作用。在整字识别中,声旁的使用频率有易化作用;声旁的组字频率的作用受到部件类型的影响,多部件组合声旁的组字频率对识别整字有易化作用。  相似文献   
96.
年龄、焦虑与情节记忆之内容与来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情节记忆区分为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筛选年老和年轻的高、低特质焦虑者完成记忆任务,以探讨情节记忆年老化的选择性和变异性及其与焦虑之间的联系。两项实验结果表明来源记忆是否随增龄而有选择性受损受来源性质影响,与来源呈现方式和来源识记意识性无关。焦虑干扰了老年组的记忆操作,是老年人情节记忆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但焦虑对青年组没有不利影响,提示焦虑调节两类记忆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97.
弘一法师震人心魄的人格魅力,给近代诸多文人、学士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影响。他重振南山律宗,更注重培育居士佛教,特别是在知识阶层推广居士佛教方面的贡献,为佛教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8.
胡炜光 《法音》2021,(3):30-32,33,34
我国汉传佛乐在当代仍保留着诸多古代音乐传统,这在我国传统音乐中颇具特色,如当今常见的盂兰盆法会、水陆法会等已流传近千年;而明清时随寺庙间交流而传入各地的梵呗,至今依然与原生地保持着一致。[1]汉传佛乐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很可能拥有一套独特的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99.
100.
采用中庸思想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中庸工作重塑概念,并应用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检验其构思效度。在288名医务人员中探索中庸工作重塑的结构,在178名医务人员中验证结构,并探讨中庸工作重塑在工作要求或工作资源与工作投入及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中庸工作重塑是由个体取向和群体取向构成的两维结构的工作重塑。其中,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压力机制中,人们通过工作重塑来降低工作要求引致的工作倦怠,促进工作投入;而在其激励机制中,人们通过工作重塑会增强工作资源的激励作用,促进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