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2篇
  6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肢体伤残者心理康复的试探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来,根据接待配装假肢及康复治疗伤残病人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感觉、知觉和记忆三个项目,进行了测定,即:(1)伤残部位和对应部位的两点阈值测定;(2)装戴假手后提重差别阈限的测定;(3)再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测定对伤残病人的康复治疗和心理评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2.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对50名有各种精神创伤而没有器质性疾病的人进行对照试验。6个月后证实,那些认真写日记的人,各项免疫指标得到改善,就医次数减少,精神状况明显改善,而不写日记的人则没有这种改变;有一位严重失眠的患者,根据医生的指导将卧室以黄、白二色修饰,避免青色和红  相似文献   
143.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心理素质的关系:一项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客观的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并探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采用Martin等人提出的TPOT观察范式对重庆市潼南区某小学4-6年级117名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录像、编码,并施测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结果表明:(1)T-POT观察范式在本研究中具有适用性;(2)任务偏移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3)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4)在控制了年级、性别、班级环境变量后,心理素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课堂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44.
胡大平 《现代哲学》2007,2(2):16-23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失败原因追溯到马克思主义起点上,并借助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相关人类学成果构建了一种从象征关系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话语,但是在根本上“象征之镜”却是资本主义“生产之镜”话语之外的另一种非历史话语,批判本身成为与历史生成具体情境无关的一种话语反对另一种话语的斗争。在直接的意义上,鲍德里亚式的批评是当代左派激进文化批判的困境表现。  相似文献   
145.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77,自引:0,他引:177  
胡胜利 《心理学报》1994,27(2):153-160
采用SCL-90量表评定了500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忧郁等症状;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生活事件;高中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6.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70名高中生的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男生的掌握定向倾向强于女生,且在学习中更多地采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而女生则具有更明显的能力和内部归因。2)归因与目标定向、学习策略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3)复述策略和努力归因能够负向预测成绩,调节和努力管理策略可以正向预测成绩,而目标定向通过归因和学习策略间接影响成绩。  相似文献   
147.
胡心智 《哲学动态》1998,(12):29-31
一、信息生产力的特征和涵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当今高科技的重要内容,它成为生产力的一种新类型,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信息生产力是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中产生的,其外延和内涵都有相对独立的特点。从生产力的要素来看,劳动者已从蓝领和白领转向了...  相似文献   
148.
通过考察编码阶段注意分心对定义一体化条件下联结记忆成绩的影响,探究定义一体化编码对注意资源的依赖程度。使用注意分心范式,在记忆编码过程操作无分心、奇偶分心和大小分心条件,比较不同注意条件下的联结记忆成绩。结果发现:与无分心条件相比,定义一体化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而造句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显著降低。当前发现表明了定义一体化编码较少依赖于注意资源,这深化了对定义一体化编码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9.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fatigue and determ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atigue in female medical personnel. Based 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 total of 1608 female medical personnel at 54 hospitals in Zhuhai, China were recruited by a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he Symptoms Checklist-90-Revised and Chalder Fatigue Scale were used to assess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fatigue, respectively. Data regarding demographic, health, and work related variables were also collecte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tigue. Approximately 83% of participants had experienced fatigue in the past week. The risk of fatigue was higher in aged 30–39 years old than older or younger participants; Longer sleeping time predicted a lower prevalence of fatigue (OR = .35), while tense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predicte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fatigue (OR = 1.77). Depression (OR = 1.76) and anxiety (OR = 1.96) were found related to fatigue. Additionally, fatigue was associated with marital status, occupation, health related factors (exercise, regular diet, and health status), and work related factors (hospital rank and turnover intention). These study findings might facilitat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interven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相似文献   
150.
Jing Hu 《Dao》2018,17(3):349-362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e pessimistic view that empathy and other fellow feelings are biased and erratic motivation for morality. By discussing Mencius’ account on how to develop empathy from its biased and erratic beginnings, I argue that empathy can be extended to less common objects, such as non-kin, the faraway, the unfamiliar, and the abstract. The extension facilitated by empathy in turn enhances one’s moral cognition toward the sufferings of less common objects; the extension also helps to include less common objects into one’s circle of care. I respond to critics of empathy such as Prinz by highlighting the dynamic cultivational process of empathy that they overlook, and further point out that empathy can be cultivated so as to provide a remedy for the biases that no emotion is immune to.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ongoing discussion on moral cultivation in the Chinese philosophy community and the dispute over empathy’s role in morality in contemporary eth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