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0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6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Weiping Hu Philip Adey Xiaojuan Jia Jia Liu Lei Zhang Jing Li Xiaomei Dong 《Th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1,81(4):531-557
Background. Methods for teaching thinking may be described as out‐of‐context or infusion. Both approaches have potential to raise students’ general cognitive processing ability and so raise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each has disadvantages. Aims. To describe and evaluate a theory‐based learn to think (LTT) curriculum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ich draws on the strengths of both out‐of‐context and infusion approaches. Sample. One‐hundred and sixty‐six students in three classes of Grade 1 (6+ years old), Grade 2 (7+ years old), and Grade 3 (8+ years old) in a primary school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randomly ascribed to experimental (90) and control (76) groups. Methods. All students were pre‐tested for non‐verbal intellig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Experimental students followed the LTT curriculum (one activity every 2 weeks) for 4 school years. All were post‐tested on three occasions for thinking ability and four times for academic achievement. Results. Grade 1 and Grade 2 students showed effects of LTT from 1 year after their start and increasing: on thinking ability d= .78–1.45; on Chinese d= .68–1.07; on maths .58–.87. Grade 3 students showed effects from 6 months after their start: on thinking ability .90–1.37; Chinese .77–1.32; maths .65–1.29. The effects were concentrated in students in the middle band of initial ability. Conclusions. A curriculum for teaching thinking based on a structured theoretical model that combines elements of out‐of‐context and infusion methods has been shown to have long‐term far transfer effects on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More work is needed to meet the needs of a wider range of abilities. 相似文献
262.
263.
在可能世界语义中,如果根据是否含有模态算子而将一个点上为真的公式分为两类,那么可以认为不含模态算子的公式描述的是当前点的信息,其它公式描述的是其它点的信息,以及当前点与其它点的关系。通过对不同点上命题真值指派的比较,我们可以在可能世界语义模型上定义出一种状态相似性。本文构造了三类刻画状态相似性的模型,并给出了分别刻画其中两类模型的完全的系统。本文最后讨论这些模型在时态逻辑和信念逻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4.
265.
知识产权与人权的价值冲突,在本质上反映了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中手段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之间的矛盾关系。确保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中手段性价值服务于目的性价值、一般目的性价值服从于最高目的性价值,并据以平衡知识产权与人权的价值冲突,乃是改善现行国际知识产权秩序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66.
《管子》借鉴吸收先哲思想中“廉”的智慧,并赋予它充沛的生命力。《管子》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使之成为立国的四大纲要之一。《管子》的“廉”思想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具体表现为:廉正为人、廉洁奉公、廉明治国。《管子》的“廉”思想在哲学、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267.
268.
上大学前、后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以及生活事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SCL-90量表得分在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焦虑、敌对、精神病性上存在年级与经济收入的交互作用,月均经济来源在200元以下的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心理症状愈加严重;(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均为负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能解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变异量的30.1%;(3)上大学前后的生活事件在性质上的差异具有个体发展的阶段特点;(4)上大学后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影响约占27.4%,上大学前的生活事件的影响约占2.6%。 相似文献
269.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失败原因追溯到马克思主义起点上,并借助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相关人类学成果构建了一种从象征关系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话语,但是在根本上“象征之镜”却是资本主义“生产之镜”话语之外的另一种非历史话语,批判本身成为与历史生成具体情境无关的一种话语反对另一种话语的斗争。在直接的意义上,鲍德里亚式的批评是当代左派激进文化批判的困境表现。 相似文献
270.
寄托儿童与一般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托儿童是我国在新时期出现的儿童群体。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G—TAT)对温州地区160名寄托儿童和一般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寄托儿童和一般儿童在一些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最后从社会交往角度尝试分析了导致这些人格特征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