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Yu J  Hung DL  Tseng P  Tzeng OJ  Muggleton NG  Juan CH 《Cognition》2012,124(2):251-255
Witnessing emotional events such as arousal or pain may impair ongoing cognitive processes such as inhibitory control. We found that this may be true only half of the time. Erotic images and painful video clips were shown to men and women shortly before a stop signal task, which measures cognitive inhibitory control. These stimuli impaired inhibitory control only in men and not in women, suggesting that emotional stimuli may be processed with different weights depending on gender.  相似文献   
62.
Becoming religious among immigrants to the U.S. is undoubtedly a complex transformation. It takes place with both external sociocultural conditions and internal spiritual and psychological volitions. While marveling at Carolyn Chen’s fine scholarship on Taiwanese immigrants’ conversion experience, this review offers a critical reading of Chen’s equation: becoming American = becoming religious or vice versa with the reviewer’s own experience as both an Asian immigrant and a cultural anthropologist. It also discusses Chen’s assessment of the gendered identity of both Asian-American men and women, be it religious, cultural, or political.  相似文献   
63.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proposes that behavior change is experienced as a series of stages. Interventions tailored to these stages are most likely to be effective in progressing people through the model's hypothesized behavior change continuum. In this study, a stage-tailored, 12-week, exercise behavior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was conducted among a sample of 150 Chinese youth with hearing loss.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intervention or control group with all the cor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s assessed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showed greater advances in their stage of exercise behavior change, decisional balance, and processes of change use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however, was insufficient for increasing participants'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behavior. The findings partially support the utility of the theory-based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the exercise behavior of Chinese youth with hearing loss, while simultaneously helping to identify areas in need of improvement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64.
65.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社会形态思想是对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及其运动的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和整体阐发,正确把握社会形态思想中的社会历史分期和演进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社会经济形态演进论述的理解所形成的“三形态说”和“五形态说”争论的梳理和辨析,进一步探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思想,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相关论述既指出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又隐含着一定社会历史中人的发展状态的内容,同时内蕴分析社会形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6.
以345名12~17岁初中阶段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流动儿童父母心理控制与道德推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控制正向预测流动儿童道德推脱;(2)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流动儿童道德推脱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学校道德氛围感知间起调节作用,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与男孩相较,女孩的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受到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7.
Yao  Xiaonan  Wu  Junhui  Guo  Zhen  Yang  Ying  Zhang  Mengyuan  Zhao  Yudi  Kou  Yu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22,31(7):2039-2049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 Drawing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problem-behavior theory, we tes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68.
随着近几年视频聊天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视频聊天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相较于传统通讯技术, 视频聊天具备了视听结合与即时互动的特征; 但同时, 作为数字媒体, 视频聊天仍然保持了传统屏幕媒体二维性的特征。汇总以往视频聊天与儿童学习的实证研究发现, 与录制视频教学比较, 视频聊天在婴幼儿词汇学习(d = 0.33)和动作学习(d = 0.90)上的教学效果更佳; 同时, 视频聊天也能够使婴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水平(d = 0.90)。视频聊天对儿童远距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上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视频聊天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中。未来研究仍需关注扩大视频聊天学习中儿童被试的年龄范围、共同观看者的不同支持行为对儿童视频聊天学习的效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王润洲  毕鸿燕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764-2776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 阅读障碍者具有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然而, 这些研究仅考察了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整合加工的整体表现, 也就是平均水平的表现, 却对整合加工的变化过程缺乏探讨。视听时间再校准反映了视听时间整合的动态加工过程, 对内部时间表征与感觉输入之间差异的再校准困难则会导致多感觉整合受损, 而阅读障碍者的再校准相关能力存在缺陷。因此, 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受损可能是发展性阅读障碍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的根本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的具体表现, 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挫折情境下自我肯定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创设挫折和非挫折情境,采用价值观自我肯定干预,通过Stroop范式和2-back范式分别测量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的刷新能力。结果发现,挫折情境下的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反应时均高于非挫折情境;挫折情境下自我肯定组在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低于非自我肯定组,而非挫折情境下两组的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Stroop效应量在情境与肯定条件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挫折降低了执行功能的任务表现,自我肯定干预能够改善挫折情境下执行功能相关的任务成绩,促进了个体对工作记忆任务的刷新能力和Stroop任务的认知表现,但对抑制控制能力的改善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