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72篇
  14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成人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对意图和结果信息的利用存在不稳定的现象。Cushman提出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当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意图和结果信息;而当不存在负性后果时,主要关注意图信息。本研究通过句式变化操控意图信息的明显性,分别考察了两组大学生在对道德情景进行判断时意图信息强弱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对中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突显负性意图信息后被试会增加道德谴责;(2)对负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道德谴责程度没有因意图信息明显性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此研究结果表明,在行为结果为中性时,人们主要利用意图的信息做出道德判断,但此时对负性意图的谴责程度并不稳定,容易受明显性变化的干扰。  相似文献   
32.
语意好恶度在人物观感研究中构成的系统性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裕  杨中芳 《心理学报》1989,22(3):110-114
本研究要旨在探讨问卷中题目的语意好恶度在人物观感研究中所构成的系统性偏差效应。被试为87名大学生。他们需要评定如果要在某一项专业上有优良的表现,哪些性格特征会比较重要。我们把被试随机地分成三组,然后指示每一组被试分别就三种性质很不同的专业的其中一种评鉴121项性格特征的重要性。跟着我们采用每一性格特征的重要度评分与它的语意好恶值进行了一连串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性格特征形容词的语意好恶度可能会对被试在人物观感研究中的评分构成系统性偏差的。最后笔者针对这研究结果引申出来的方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3.
30年来,<医学与哲学>立足于医学哲学之形而上的思想高地,关注医学发展重大问题,铸造医学人文精神;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和精神动力;矢志不移地致力于我国人文社会医学的学科建设,将学术期刊建构成为全国性的人文社会医学高端学术平台.<医学与哲学>形成的特色和业绩,构成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医学与哲学>现象".  相似文献   
34.
选取24名日-汉和24名汉-日双语者,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日-汉和汉-日双语者阅读有词切分线索的日语文本的眼动特征,研究词切分线索对日-汉和汉-日双语者日语句子阅读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三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条件。为了确保三种词切分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一致,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表明,日语文本中加入词间空格促进汉-日双语者日语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35.
唐江伟  路红  刘毅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830-1842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 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 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识加工、情绪加工和直觉加工三个基本的心理加工过程, 与之对应的神经系统则至少存在三个可能的脑神经回路:无意识加工的道德脑区、情绪加工的道德脑区和直觉加工的道德脑区。研究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道德直觉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文化、道德境遇、经验、情绪和道德直觉; 揭示了道德直觉决策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在加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 通过更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并明确道德脑区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36.
37.
徐鸿 《心理学报》1988,21(1):79-86
本文根据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对孔子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和整理。全文分认识心理学思想、情感心理学思想、意志心理学思想和个性心理学思想四大部分。试图较为系统地探究孔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38.

为全面了解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来自全国48所高等院校的18 326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得出学生对本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自身学习效果和校园医学人文氛围整体状况较为满意。但也存在课程内容不全面、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教学平台等问题。由此得出结论: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任务需要明确,医学人文课程体系需要完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方式需要优化,医学人文教育评价需要多元化,医学人文教师队伍需要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平台需要巩固拓展。

  相似文献   
39.
3-6岁幼儿在分类实验中概括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设计不同性质的分类实验,探讨3-6岁幼儿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我们根据年龄将幼儿分为四个组,每组80人,共320人。通过实验获得以下几点。①幼儿在各种不同性质的分类实验中可表现为四级不同的水平,如从根据表面的个别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内部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从一维角度的分类发展到从两维角度来分类等。⑦达到各个水平的年龄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互相交织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低级水平的人数不断减少,高级水平的人数不断增加。所以年龄阶段之间既有质的变化,又有量的变化。③对于不同性质的分类材料,各年龄所达到的概括水平也不同,分类材料的难度越大,概括水平越低。④儿童概括水平的高低受教育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亲子关系、消极社会适应和网络成瘾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六个城市共2324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冲突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高,依恋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低;(2)消极社会适应在亲子依恋和亲子冲突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积极和消极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共同作用机制,为从家庭层面干预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