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BSTRACT

Humans routinely perform visual search towards targets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These sequences of ballistic eye movements are shaped by a combination of top–down and bottom–up factors. Recent research documented that human observers display cultural-specific fixation patterns in a range of visual processing tasks. In particular, eye movement strategies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faces clearly differs between Western Caucasian (WC) and East Asian (EA) observers. However, whether such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also present for visual scene processing remains debated. To this aim, we recorded the eye movements of WC and EA observers while they were solving visual search problems parametrically varying in difficulty: Where’s Waldo. Both groups had a comparable familiarity with the Waldo books reaching a comparable level of accuracy in target detection. Both cultural groups also showed a comparable temporal effect on inhibition of return, with longer fixation durations when saccades were performed to a return location compared to other locations. Westerners, however, located Waldo faster than Easterners. Interestingly, this modulation of speed was likely related to differences occurring on the low-level mechanisms of spatial inhibition of return, with EA observers returning more often to previously visited locations than the WC observers. This suboptimal eye movement strategy in the Easterners might be engendered by their cultural perceptual bias consisting in? a greater use of extra-foveal information. Overall, our data point towards the existence of a subtle,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cessing of visual scenes across observer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uring active visual search.  相似文献   
62.
选取大学本科生33名,采用情绪启动范式与再认范式相结合,要求被试依次完成情绪词识记、目标面孔性别判断及情绪词再认任务,探讨保存于工作记忆中的情绪性刺激对面孔性别判断任务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中性和恐惧情绪启动刺激条件下,被试对目标面孔性别判断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悲伤条件。(2)在愉悦情绪启动词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差异显著;在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启动刺激的不同情绪效价差异显著。(3)对情绪面孔性别与被试性别一致性/非一致性两种条件下反应时对比发现,男、女被试在情绪面孔性别判断任务中均表现出异性相吸效应。综上所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情绪刺激会对面孔性别的识别产生自上而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生存加工比控制条件有更好的记忆表现,产生稳定的记忆优势,这就是记忆生存优势.已有研究多采用行为学实验验证了此现象的存在,但没有确定该优势发生在记忆的何种阶段.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间接学习-再认”实验范式,比较被试在生存情境、迁徙情境和愉悦判断中对词汇编码和提取过程的记忆加工,结果发现:在500-700ms时间段,生存情境的相继记忆效应显著大于迁徙情境和愉悦判断:在400-600ms时间段,生存情境的新旧效应显著大于迁徙情境和愉悦判断.表明生存加工具有编码和提取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64.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75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了父母的教养方式通过子女的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自我概念对其学业成就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学生的这两个中介变量.以不同的途径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  相似文献   
65.
小学生工作记忆与推理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视觉同时呈现,在形近、音近、义近三种干扰下以再认方法和瑞文渐进推理测验探讨了小学生年级、性别、工作记忆与推理的关系。发现(I)小学生工作记忆与推理能力相关显著。(2)工作记忆和推理能力在小学阶段不存在性别差异。(3)年级和工作记忆是影响小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年级因素对推理能力的作用较工作记忆大。  相似文献   
66.
曲蓉  李萍 《伦理学研究》2003,(6):106-110
“善良意志”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他将善良意志提升到道德领域的至善地位,从而确定了道德的纯粹性。他还借助善良意志划分了善与恶的界限,指明了责任作为检验善恶的标准,将传统德性论的品质和功用主义的幸福都排除在道德领域之外。由此,康德还将伦理与道德的界限做了区分,他强调伦理与道德各自明确自身的权责,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汉语语句重音的分类和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韫佳  初敏  贺琳 《心理学报》2003,35(6):734-742
通过两个独立进行的重音标注实验对汉语语句重音的分类和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l是由60位普通被试参加的音节重音突显度的知觉实验。实验2是由本文三位作者参加的重音类别标注实验,在此实验中语句重音被划分为节奏重音和语义重音。实验2中对于语句重音的分类性标注结果得到了实验l中普通被试对音节重音突显度知觉结果的支持,这说明人们确实能够感知到两种不同类型的重音。实验结果还表明,节奏重音倾向于出现在较大韵律单元内的最末韵律词的末音节上,并且与适当的停延相伴生,语义重音的分布则与语句的韵律结构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8.
同伴团体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同伴评价、教师评估和学校记录等多种渠道收集关于同伴团体、社会功能、同伴接纳以及学业成就的资料,旨在考察同伴团体与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同伴团体。这些同伴团体在学业成就上有很高的同质性。学业成就与社会适应无论在团体内的个体水平还是在团体水平上都密切相关。而且,团体的学业表现是个体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间的重要调节因素,表明团体学业规范对个体水平上学业成就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有增强或是减弱的作用。这项研究再一次证明同伴团体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对流传于中土的维摩诘王氏说及其眷属做了考察,认为这些说法撰造于南朝齐梁陈时代,它们的流行是佛法通俗教化的结果,与印度佛教传统中以传述圣贤事迹为主的大譬喻经或大因缘经有直接联系,标志着中土维摩诘信仰由士大夫阶层向民间普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