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3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 Meeting of the Conceptual and the Natural: Wittgenstein on Learning a Sensation‐Language
下载免费PDF全文

Hao Tang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2015,91(1):105-135
Since the rise of modern natural science there has been deep tension between the conceptual and the natural. Wittgenstein's discussion of how we learn a sensation‐language contains important resources that can help us relieve this tension. The key here, I propose, is to focus our attention on animal nature, conceived as partially re‐enchanted (in the sense recommended by John McDowell). To see how nature, so conceived, helps us relieve the tension in question, it is crucial to gain a firm and detailed appreciation of how the primitive‐instinctive, a central part of animal nature, actually serves the conceptual. I offer such an appreciation by closely examining §244 of the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and Peter Winch's discussion of it. The general aim is to bring out a certain kind of Wittgensteinian “naturalism” (not as a theory but as a general reminder), a “naturalism” that is fully alive to the rootedness of conceptuality in nature. A concomitant aim is to illustrate the truth of Wittgenstein's saying that in philosophy one often ha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details. 相似文献
22.
Hao Wang 《Synthese》1995,102(2):215-234
The essay centers on Gödel's views on the place of our intuitive concept of time in philosophy and in physics. It presents my interpretation of his work on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his observa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instein's theory and Kantian philosophy, as well as some of the scattered remarks in his conversations with me in the seventies — namely, those on the philosophies of Leibniz, Hegel and Husserl — as a successor of Kant — in relation to their conceptions of time.For the physical world, the four dimensions are natural. But for the mind, there is no such natural coordinate system; time is the only natural frame of reference.Gödel, conversation on 15.3.72 相似文献
23.
24.
为探究多元社会认同如何通过群体情绪、自我和群体效能路径,影响现实或网络集体行动参与,研究者分别以中日撞船事件、利比亚事件和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为背景蓝本,开展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群体愤怒情绪主要对现实集体行动有显著影响,效能感对现实和网络集体行动皆有显著影响;与事件相关的、更大范畴的社会类别认同,通过情绪路径或效能路径影响集体行动参与,与集体行动组织方的认同则只通过效能路径影响集体行动参与;两类社会认同与两条路径之间是调节而非中介关系。不同事件背景与不同行动场域下的综合分析表明网络集体行动参与决策更具工具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25.
本实验以探索智障学生与正常学生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发展特点为目的。采用2(材料类型:图片、汉语双字词)×2(贡献来源:外显记忆、内隐记忆)×2(被试类型:智障学生、正常学生)×2(年龄:低年级、高年级)的四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加工分离程序(PDP,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的包含和排除测验,计算意识和无意识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⑴材料类型主效应极其显著;⑵贡献来源的主效应极其显著;⑶年龄效应不显著;⑷被试效应不显著;本研究结论可对智障学生的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6.
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文化心理学存在着多种层面的理解。可以视其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心理学理论思维的转化,也可以视其为心理学方法论上的一种变革。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心理学具有文化补偿的性质;从现实的角度看,文化心理学又面临着文化并置的局面。文化心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关键是如何处理与主流心理学方法论的关系。这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前提。也是其方法论困境的根源,同时也是摆脱这种困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
在DRM范式下,通过操纵加工水平和呈现时间,考察它们对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工水平对错误记忆没有影响,随着对词表加工水平的提高,错误再认率差异不显著.而加工水平对正确记忆有显著影响,不同加工水平间的正确再认率差异极其显著.错误记忆与正确记忆在加工水平上表现出了分离.在较慢呈现时间下,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和正确记忆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8.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者以全国30所高校5000多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在性别、奖学金获得次数、学生干部经历、出生地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主客观条件中的性别、学校性质、创业兴趣、创意能力改善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认知的引入对于预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均有增量效度,能够在个体的主客观条件以外解释个体创业意向的变异。在大学生认知中,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主要由客观背景资源、主观能力经验和外部宏观环境3个因子组成,其中主观能力经验的作用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29.
希波克拉底的责任观有深刻的渊源且内涵丰富,包括严以律己,坚守公信;医术精湛,仁爱之心;正直无私,平等待人;尊重病人,保护隐私等.希波克拉底的责任观启发当代医务工作者要严谨勤奋,保持感恩之心;严持操守,为患者谋利益;医疗公平,坚持一视同仁;严守秘密,维系职业伦理. 相似文献
30.
基于需要—满足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员工的大五人格特质、工作特征及其交互效应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以12家企业的442名员工为样本,结果发现:员工的大五人格对工作疏离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开放性对工作疏离感有积极影响,尽责性对工作疏离感则有消极影响;工作特征越积极,员工的工作疏离感越低;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神经质与工作特征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工作疏离感的干预应兼顾员工人格特质和工作特征,进行权变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