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30篇
  10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Drawing on a bottom-up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life satisfaction, we developed and tested a model that specifies distinct paths from education to life satisfaction through three domain satisfactions (i.e., job, financial, and health satisfactions). Furthermore, we proposed explanatory mechanisms for each of these three paths (i.e., job fit, financial literacy, and proactive healthy behaviours). To test our hypotheses, we used a large probability sample comprising 3,011–9,669 individuals, from the Netherlands, who provided survey responses ove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The results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ed mediating mechanisms explaining the in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job, financial, and health satisfactions. Findings also showed that each of these domain satisfactions independently predicts general life satisfaction. Overall, the study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for life satisfaction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work (i.e., job fit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individuals' general subjective well-being.  相似文献   
802.
There has been much speculation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norms on the acceptance and use of personnel selection testing.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ross‐level direct effects of four societal cultural variables (performance orientation, future orientation, uncertainty avoidance, and tightness–looseness) on selection practices of organisations in 23 countries. A total of 1,153 HR professionals responded to a survey regarding testing practices in hiring contexts. Overall, little evidence of a connection between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election practices emerged.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personnel selection and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s well as directions for future work in this area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803.

通过模糊-冲突理论分析我国精神卫生政策执行困境,为推进精神卫生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发现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的模糊性较低,但冲突性显著,政策执行的冲突性主要表现在观念差异、职业认同冲突、利益协同冲突三方面。因此,我国精神卫生政策执行属于政治性执行,其支配性因素为“权力”,政策执行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变通执行”。建议从完善政策设计、建立健全配套措施、保障政策执行资源等方面促进精神卫生政策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04.

基于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医学能力、风险以及第三者效应的综合考量,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医患关系可能构成的四种伦理转向:即“医−人工智能−患”共同决策模式(可能Ⅰ)、“患−人工智能”深度协作与医生保守立场(可能Ⅱ)、恢复传统“医−患”关系(可能Ⅲ)以及“医−人工智能”深度协作与患者保守立场(可能Ⅳ)。其中“医−人工智能−患”共同决策模式的交互本质可能进一步形成两种相互背离的发展取向:一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实践模式,二是计算机主义的医疗家长主义。

  相似文献   
805.

通过自制问卷对66所综合性高校医科组织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部组织结构与权力配置评价一般(3.07±1.067),教学学院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评价稍高(3.49±0.878),组织绩效评价比较满意(3.62±0.811)。医科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与组织绩效评价呈正相关关系。不同职务、职称、工作年限和专业背景人员的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务越高评价越低,工作年限越长评价越低,医学背景比非医学背景评价低。研究发现综合性高校使医科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医学部结构功能是影响医科发展绩效的重要因素,综合性高校医科组织运行面临制度困境,走向分权是组织模式优化与绩效提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06.

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是各国历史长存的社会性难题,如何维护分配过程中利益多方之间的平衡以实现公平正义是各国政府一直在探索的关键性问题。系统地研究存在于卫生资源分配中的公正伦理理论,从取向上的公平和效率的抉择、学理上的正当与善的优先性抉择,以及程序上的平等分配与优先供给的抉择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卫生资源分配过程中的伦理困境,以期能够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发解决卫生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公平问题,为我国未来的卫生资源分配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07.

为梳理国际疫苗犹豫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呈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Web of Science收录疫苗犹豫为主题的1 239篇文献为分析样本(1994年~2021年),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挖掘疫苗犹豫研究的前沿热点,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伦理问题。结果发现国际上疫苗犹豫相关研究热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犹豫、父母对儿童接种疫苗犹豫、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犹豫等,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犹豫为代表的伦理问题较为突出。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疫苗犹豫研究的重视,并制定符合伦理的政策,从而提高我国群众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808.

深入探究儿童癌症家庭的经验与困境,对11个儿童癌症家庭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谈话和观察收集研究资料,使用社会生态抗逆力理论作为分析视角。研究发现,儿童癌症家庭的整体抗逆力较为脆弱,疾病成为家庭日常运转的中心,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缺少专业协助,社会交往减少,处于社会孤立状态。依据社会生态抗逆力理论模型,提出家庭、经济和社会系统层面的社会生态抗逆力提升路径,指出促进家庭团结,提供专业协助,促进社会交往,营造社会归属感等,都有利于增进儿童癌症家庭抗逆力,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疾病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09.

通过系统分析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研究,对人工智能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人工智能已经在数据收集、分析、建立模型、心理干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并具有适合特殊时期、便捷、减少污名化、缓解医疗压力和增加对精神疾病的全面认识等优势。同时,人工智能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技术方面有算法偏差、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数据准确性等问题;伦理方面有污名化、责任归属、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公众的知情同意等问题。作为心理健康从业人员,我们应当积极适应并推动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10.

春秋时期,晋景公曾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厉鬼来索命。第二天景公就遭受重病,所谓“膏肓”之疾。其病位于肓之上,膏之下,此处非针刺、艾灸乃至草药所能及。最终,晋景公上厕所时跌倒在便池里,窒息而死。首次指出,此“膏肓”处并非人身体内某一解剖部位,而是指虚幻名利所致困境。虚幻名利之疾,即使良医如医缓也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追逐名者最终被名索命,追逐利者最终被利索命,猎取名利者最终成为名利膏肓的猎物。所以老子谆谆告诫世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膏肓暗指名利。贪求名利即膏肓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