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7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外常用的无聊倾向量表,通过开放式问卷、访谈等方法,编制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无聊倾向问卷。并对97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无聊倾向性的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问卷分为两个维度: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2)这两个维度由6个因子组成:单调性、约束性、孤独感、紧张感、自控力和创造力;(3)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大学生无聊指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2.
任务难度和反馈学习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采用情景类比任务,通过两个实验对180名小学生进行纸笔测验,探讨了任务难度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进行反馈学习以降低任务难度时,7~8岁儿童能完成更高年龄段儿童才能完成的任务;但增加任务难度,11岁以上儿童也表现出类比推理能力的弱化.结果提示,儿童是否能在类比推理任务中表现出相应的能力可能取决于任务难度,反馈学习可促进一定年龄段内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发展.本结果为有机融合皮亚杰和Goswami等人的观点提供了有效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3.
时间贴现的分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迟和相对延迟时间贴现的实验范式, 用选择法、匹配法确定价值主观相等点, 探讨时间贴现的分段性。三个实验和一个问卷调查发现, 时间贴现具有分段性。被试的时间贴现有三次显著变化, 表现为三个时段时间贴现心理状态的不同: 从现在到未来2周内规避损失、偏好风险、愿意短期等待, 从未来2周起直到未来10年采取非补偿性策略、需求与风险并重、愿意长期等待, 和从未来10年起直到未来50年规避风险、聊胜于无、不愿意等待。  相似文献   
114.
灾难性事件在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 对个人的幸福感可能还存在一个重新建构的积极影响模型。灾难性事件本身不可能引发幸福感, 但灾难性事件却可能会使个人从认知、需要和情绪三个方面, 重新建构幸福感的结构性成分, 进而改变促发幸福感的条件。灾后, 幸福感可能比灾前更容易产生。除此之外, 未受灾的个人, 也可能在与受灾当事人的比较中, 产生立即性的幸福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5.
日常烦心事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常烦心事是一种常见的日常压力源, 是压力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主要使用量表法、访谈法和日记法来测量烦心事。个体的人格特征、性别、年龄以及事件特征等是日常烦心事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日常烦心事引起消极情绪, 从而影响身体及心理健康, 目前日常烦心事对健康的作用机制存在两大模型: 一般模型和特定模型, 一般模型强调压力反应的一般性, 而特定模型则强调不同的压力源会引发不同的身心反应。未来研究在探讨日常烦心事的机制、结构和测量工具编制的同时, 还应特别重视日常烦心事的预防和疏解。  相似文献   
116.
加速追踪设计(ALD)是一种选择相邻多个群组同时进行短期追踪研究, 获得在测量上有重叠的多个群组追踪数据, 对多个群组数据进行合并建构一条在时间跨度上较长的发展趋势或增长曲线的方法。ALD结合真追踪和横断设计的特征, 既保持真追踪设计的大部分优点, 克服真追踪研究中由于重测效应和被试缺失导致的问题, 又尝试分离年龄、群组和历史时间效应, 在发展心理研究有重要应用。已有研究探讨ALD的数据分析方法、ALD的有效性及设计特征。未来研究应关注拓展设计条件下ALD的适应性, 探索非线性假设或群组效应显著时的数据分析方法和ALD中缺失数据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7.
俭是一种关于生活方式的信念, 它促使个体为实现长远的目标, 主动地约束自己的欲望, 限制自己的获取, 有节制地使用资源。俭的内涵丰富, 可从目标和手段两方面分析, 其下又可细分为生存性目标和生存性手段, 发展性目标和发展性手段。对俭的形成有多种解说; 适应说、驱动说和特质说分别从外在约束、内部需求和个体特质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过解释。俭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又对个体的知、情、意、行具有引导作用。未来研究可对培养个体和社会层面俭的意识和行为的条件和可能的方式进行理论探讨, 也可对不同类型的俭可能对应的心理、行为或者脑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8.
钟伟芳  莫雷  金花  徐贵平 《心理学报》2012,44(6):735-744
一般语言学理论认为, 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 句子意义建构是基于词汇语义整合的, 其反映在N400之上, 开始于词语呈现后约250 ms。然而, 近年关于语义P600效应的研究却提示句意建构可能存在多通道或方式, 读者甚至可能在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就已建立了初步句意。为探明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以及如果存在这样的句意建构, 其是从何时开始的, 本研究开展了四个实验。实验1发现被试在句末双字词呈现200 ms后已将其联系到上文语义表征而建立了句意, 提示句意建构开始于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实验2与3进一步发现, 读者开始建立句意的时间约在句末词呈现了150 ms之时。实验4排除了实验1~3效应的其他一些可能解释, 提升了实验1~3结果的可靠性。总体上, 本研究提示: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 读者在句末双字词呈现了约150 ms之时就已建立了句意; 可能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相似文献   
119.
采用“5/4模型”类别结构探讨了类别学习中样例量的预期作用。设置了两种学习条件(“知道样例量”和“不知道样例量”), 分别探讨两种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效率、学习策略以及所形成的类别表征。106名大学生参加了实验, 结果表明:在类别学习中, 样例量的预期作用显著, 知道样例量组的学习效率高于不知道样例量组; 样例量的预期作用对类别学习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来实现的; 样例量的预期作用不影响两种学习条件的学习后形成的类别表征, 且两种学习条件的被试自始至终表现出样例学习的表征模式。  相似文献   
120.
同一事件的视听成分即使同时发生, 由于两种信息的物理传播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 大脑知觉到它们的时刻仍会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再校准指大脑可以最小化并适应这段时间延迟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适应—测验”范式, 在适应阶段连续给被试呈现视觉先于听觉或听觉先于视觉128ms的刺激对, 在测验阶段以时序判断任务来测量被试此时主观同时点的变化。通过操纵适应及新异视听刺激对(即适应客体与新异客体)在测验阶段出现的空间位置, 探索空间与客体因素对视听时间再校准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适应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 主观同时点显著偏向了时间延迟的方向; 同样显著或边缘显著的主观同时点偏移还发生于适应客体出现于未适应空间时, 以及新异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研究表明, 视听时间再校准在不同空间中的表现取决于适应空间与适应客体的联合或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