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47篇
  8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01.
胡诚  莫雷 《应用心理学》2009,15(3):216-222,256
采用人工材料,比较类别标签、特征相似性与因果关系对归纳推理强度的影响。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比较类别标签与特征相似性对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类别标签对归纳推理的影响显著强于特征相似性时,不能将类别标签等同于一个相似性特征。实验2进一步探讨类别标签与因果关系对归纳推理的作用,结果表明,因果关系作用明显强于类别标签的作用。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并整合前人相关研究,提出了不同关系影响归纳推理的强度假想。  相似文献   
202.
203.
工作记忆负载对位置干扰子激活加工和抑制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耿丹  金志成 《心理学报》2009,41(4):292-304
针对工作记忆(WM)负载对干扰子加工的影响存在认知控制机制和负载特异机制两种分歧观点的争议及Park等人的负载特异机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文章尝试采用干扰效应和负启动效应双指标考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WM负载对位置干扰子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WM负载对位置干扰子加工的影响存在双重作用机制(认知控制机制和负载特异机制);目标刺激与干扰子刺激的属性一致时,亦可得出负载特异机制观点,且可将WM任务与选择性注意任务之间竞争的资源锁定为知觉处理资源;导致上述两种观点争议的原因是以往研究未将干扰子加工过程分离为激活加工阶段和抑制加工阶段来考察;用双指标分离干扰子加工阶段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但可解决这两种观点的争议且可为两者的统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4.
近年来,研究者利用眼动技术具有高时间精度的优势,探明不同年龄群体完成类比推理过程的眼动模式特点并得出其在进行类比推理时所使用的策略。基于类比推理的眼动研究发现了三种典型的类比推理策略——项目优先策略、结构匹配策略和语义限制策略。成人更多表现为项目优先策略,儿童更多表现为语义限制策略。未来研究可以优化类比推理眼动指标,尤其是全局扫视路径的计算方法,并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的类比推理眼动模式以及关注类比推理策略与其他认知能力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5.
系统合理信念反映了人们的系统支持态度,即对社会系统公正性、合理性、正当性的感知,以及相应的支持和维护社会系统的态度。以往关于社会不平等与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的关系形成了两种对立的理论观点。一方面,社会认同理论等自利取向的理论认为,严重的不平等不利于低地位者维护自我及内群体利益,因此会损害其系统合理信念;另一方面,系统合理化理论却提出,在不平等更极端(而非平等)的社会中,人们(甚至是低地位者)反而更可能合理化不平等,表现出更高的系统合理信念。实证研究中,两种观点分别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但同时也面临很多质疑。 面对上述分歧,本文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解释框架,即“社会不平等影响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的双路径模型”。该模型认为,自利取向理论与系统合理化理论其实并不矛盾,而是共同解释了不平等与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关系的“全貌”。因此,理论争议的焦点不在于不平等究竟增强还是减弱低地位者的系统合理信念,而在于分析不平等增强或减弱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的不同条件(即认知基础)及其内在机制(即动机基础)。 第一,在认知基础方面,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不平等“量”的程度及其与系统合理信念的线性关系,该模型认为还应关注不平等“质”的差异及其不同效应,即关注低地位者对不平等的认知过程。一方面,严重的不平等损害低地位者个人或群体的现实利益,构成一种现实威胁;另一方面,严重不平等的社会现状与人们关于社会系统公正性、合理性的信念相冲突,构成一种象征威胁。 第二,在动机基础方面,低地位者的自利动机与系统合理化动机分别使其反对或维护不平等现状,且两种动机彼此冲突;不同于以往研究采用对立视角考察两种动机,或是过于强调二者之一的作用;该模型认为,两种动机是并存的,相互之间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厘清二者发挥作用的条件,即什么影响二者孰强孰弱,又是什么决定了何者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区分不平等“质”的差异是厘清自利动机与系统合理化动机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换言之,不同动机为低地位者反对或维护不平等现状提供了动力,而何种动机发挥主导作用则取决于低地位者如何对不平等进行认知。具体而言,当凸显不平等在个体或群体水平的现实威胁时,更可能激活低地位者的自利动机(进而抑制其系统合理化动机),继而损害其系统合理信念;而当凸显不平等在系统水平的象征威胁时,更可能激活其系统合理化动机(进而抑制其自利动机),继而增强其系统合理信念。 “双路径模型”通过分析不平等影响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的不同认知基础,进而厘清不同动机的作用,将以往研究中看似矛盾的结论整合于一,为理解不平等对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的影响、解释两种理论的“分歧”提供了一种整合框架,需要未来研究进一步检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6.
现代传染病防治中传统的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论是医方还是患方都体现出强烈超医学性和社会性,在社会大防治的概念下医患之间出现一定的界限模糊甚至角色重叠。现代传染病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医患关系的新视角,引发人们关于医学发展、社会道德的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7.
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实证的角度,探讨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的关系。研究表明:1)哲学性向对宗教、神灵、金钱、家族崇拜起负向作用;对政治、国家和民族主义起正向作用。2)生活事件对神灵、生命和家庭起负向预测作用;生活事件通过与哲学性向的交互作用对民族信仰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8.
与任务相关的长时记忆表征在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使人们在熟悉的视觉情境中快速搜索目标刺激,并偏离干扰刺激。但当长时记忆表征与任务无关时,还能否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目前还不清楚。实验1采用眼动追踪技术直接比较无关工作记忆表征与无关长时记忆表征在视觉搜索阶段对视觉注意的捕获效应,行为反应时与首次注视点百分率的结果都发现,当无关工作记忆表征在视觉搜索中再次出现时能引导视觉注意偏向到与之匹配的干扰刺激,但无关长时记忆表征并没有表现出类似的注意引导效应;实验2探讨记忆表征由工作记忆系统转移到长时记忆系统的过程中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结果发现,随着记忆表征的转移,注意引导效应消失了,实验3排除工作记忆表征的干扰后,依然没有发现无关长时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效应。以上结果表明,无关长时记忆表征并不能像工作记忆表征一样引导视觉注意选择,工作记忆表征和长时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属于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209.
This paper examined how individual group status and happiness influence forgiveness. In Study 1, happiness was treated as a trait difference: highly happy people, compared with very unhappy people, were found to be more willing to forgive murderers. More important, an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happiness and group status on forgiveness was found, that is, highly happy people tended to be more forgiving when either ingroup or outgroup members were killed; unhappy people, however, tended to be less forgiving about murder when ingroup rather than outgroup members were killed. In Study 2, happiness was treated as an emotional state difference: happiness, rather than sadness, was found to bring greater forgiveness. Moreover,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action effect displayed in Study 1, happy participants tended to forgive more when ingroup or outgroup members were hurt; sad participants tended to forgive less when ingroup members rather than outgroup members were hurt. Implications for connections between happiness, group membership, and forgivenes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10.
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两个实验采用任务线索范式,考察了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实验1的准备时间为可预测,实验2的为不可预测,以考察准备时间的可预测性对任务切换的影响。以被试执行重复任务、切到任务和切离任务的正确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1)在准备时间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种条件下,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可预测条件中,重复和切到任务的反应时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切到代价无显著变化,切离任务的反应时不受准备时间的影响,切离代价表现出反准备效应;不可预测条件下,三种任务的反应时都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切到和切离代价表现出反准备效应;(2)切离任务的反应时和代价显著高于切到任务的反应时和代价;(3)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没有出现切换代价的准备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