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5篇 |
免费 | 511篇 |
国内免费 | 162篇 |
专业分类
19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25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为了探索工作同盟在咨询过程中的发展模式, 采用Stiles等(2004)提出的4个变化特征参数(shape-of-change parameters)对30个个案的工作同盟在咨询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进行描述。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有3类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 分别是线性增长、线性下降和二次增长模式。不过, 3种发展模式、4个变化特征参数及同盟的破裂?修复片段对咨询效果均没有影响。比较咨询效果不同的当事人在工作同盟发展模式上的差异, 发现同一个发展模式对于不同的个案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 咨询师在早期对同盟关系的处理与调控对咨询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2.
为比较语言本身和语言交流的情境过程对儿童心理理论的贡献以及欺骗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前后测对照实验设计探查了不同形式的语言介入和相关欺骗训练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选取语言能力达到常模水平但未通过外表-事实区分任务的4岁组儿童77名,随机分为3个训练组和1个对照组,对其进行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前测,在各组的两种能力发展水平相当的前提下,对3个训练组分别作如下处理:完全训练组:带有心理状态动词的补语句法及欺骗训练;情境交际组:伴随语言情境交际训练和欺骗训练;补语句法组:心理状态动词和补语句法训练。一周后进行心理理论后测。结果表明,3个训练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心理理论表现上均有显著差异。相对于一般语言交流的情境过程,补语句法和心理状态动词更能显著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论;早期欺骗经历也能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若二者结合使用则更利于儿童心理理论的改进 相似文献
823.
824.
进行心理援助之前,对都江堰安龙镇某九年制学校学生进行受灾情况、复原力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测查,目的在于探讨受灾情况和复原力对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独立和交互影响,并为心理援助活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震后一个半月之时,该校有32%的学生出现较严重的创伤后应激反应;(2)有亲人遇难的学生在闯入、回避、警觉以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总分上均显著高于无亲人遇难的学生;(3)复原力中的积极认知和信任两个维度对降低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有比较大的作用;(4)复原力中的社会支持维度能够缓冲亲人遇难带来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25.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比较源记忆和靶记忆的难度。实验一比较两种记忆提取阶段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实验二设置较高的成功标准,比较两者达标所需的时间,以此比较它们的难度。在实验一中,被试先进行项目记忆任务,接着进行源记忆任务(从两位虚拟人处接收项目,并记住项目的来源)和靶记忆任务(向两位虚拟人递送项目,并记住项目的去向)。源记忆和靶记忆的测试阶段要求被试再认项目的源或靶,并记录提取阶段的脑电。结果显示,虽然源记忆与靶记忆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正确提取的ERP中观察到,两者与回想有关的LPC之间有边缘显著差异(靶记忆比源记忆更趋正向,且在顶区差异最明显),这说明在回想上,靶记忆可能比源记忆需要更深的加工。实验二将源记忆和靶记忆结合在同一个任务中,要求被试反复尝试,直至两种记忆的正确率都达到较高的成功标准(近90%)。结果进一步证实,源记忆的加工水平深于源记忆。 相似文献
826.
研究探讨注意缺陷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混合型与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之间在内源与外源注意定向功能的差异。ADHD儿童及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分别参与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了内源性内隐注意定向任务,实验二采用了外源性内隐注意定向任务。研究表明:(1)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注意定向过程(注意解除、转移与施加)上有一定缺陷。(2)ADHD儿童注意定向网络功能有缺陷,与反应水平上动作准备有关的注意功能可能受损。(3)两种亚类型儿童注意定向功能缺陷模式不同。在内原定向上,混合型与注意缺陷型相比较,混合型ADHD儿童表现为有较强的反应冲动性;注意缺陷型儿童,主要表现为注意加工过程比较缓慢,注意更易涣散。在外源定向上,混合型儿童在反应的运动准备及运动控制方面的缺陷要大于注意缺陷型儿童 相似文献
827.
神经科学的发展对其他学科以及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神经科学方法与行为研究方法都是探索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有效手段并各有所长, 但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却可能引起人们过度的解读和信任。研究者发现, 当某一结论使用神经科学结果作为证据时, 比使用行为科学结果或者心理生理学指标作为证据时更加让人信服, 即使神经科学结果与该结论之间毫无关系, 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科学偏见(neuroscience bias)。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关于神经科学偏见的研究, 我们发现:(1)虽然神经科学偏见存在可重复性的争论, 但该效应确实存在; (2)神经科学偏见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个体倾向于还原论的解释(即使用低层次、简单的机制来解释更高层次上的现象)及心理本质主义的影响(即人们认为心理与行为的本质是神经活动)。神经科学偏见反映了公众对科学结果解读的偏见, 未来研究需要探讨这种偏见的心理机制, 从而引导科学结果的正确解读和运用。 相似文献
828.
感觉记忆能够以特征形式构建对视觉对象表面信息的表征, 然而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潜在抽象信息, 尚未有研究考察其是否影响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结合掩蔽技术与部分报告法范式考察了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中是否包含语义信息。以阿拉伯数字作为目标, 实验1与实验2分别采用正立与倒置的汉字大写数字作为掩蔽刺激, 比较其与白噪音刺激的掩蔽效应。结果显示, 汉字大写数字的掩蔽效应均强于白噪音刺激, 且正立汉字大写数字的掩蔽效果较倒置汉字大写数字更强。实验3采用汉字大写数字与汉字常用字分别作为掩蔽刺激, 结果显示汉字大写数字的掩蔽效果强于汉字常用字。上述结果显示, 刺激间的语义相似性带来了视觉表征冲突, 表明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中包含了刺激的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829.
本研究考察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组的被试在使用经验信息和共变信息进行因果判断时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当经验信息无法证明待判断原因是否可信时,共变信息的作用要大一些;(2)随着被试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共变信息进行判断;(3)ΔP值的作用并不是直线性的,只有当它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被试才会改变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