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8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伦理审查委员会应以转化医学发展为契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引入科学审查委员会审查机制,克服科学审查的不足;以新的标准建设伦理委员会,克服伦理自身的不足;引入伦理与行政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克服持续监管的不足;拓展伦理教育咨询,克服研究者伦理方面的认识不足。伦理审查的规范化运行有利于保证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52.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动机-意志整合模型,采用问卷法以930名青少年(年龄=15.24±1.66岁)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家长与孩子双视角分析孩子体验到的亲子关系和父母教育卷入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1)相比低亲子关系-低教育卷入一致的个体,高亲子关系-高教育卷入的青少年有着更低水平的挫败感,且相比于低亲子关系-高教育卷入的青少年,有着高亲子关系-低教育卷入的个体表现出更低水平的挫败感;(2)挫败感在亲子关系-教育卷入与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人生意义感调节该中介模型后半段,即挫败感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人生意义感的增加,挫败感对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逐渐减小。研究从家庭关系中家长与孩子双视角,揭示了挫败感和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与调节作用,为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发生机制提供更多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353.
黄成利  胡超 《心理学报》2023,55(2):318-335
基于悲伤情绪的功能及效应,提出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假设”。实验1采用电生理、微表情、主观报告等方法探索死亡意识伴随的情绪变化;实验2和实验3对比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和“恐惧管理”,并探索情绪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死亡意识诱发悲伤和恐惧(尤其是悲伤),且死亡反思诱发更多的悲伤;恐惧在死亡意识与外在人生目标间起中介作用;悲伤(而非恐惧)背景音乐下,死亡意识使个体更重视内在人生目标。上述结果为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提供了实证依据,表明在悲伤的情绪中加工死亡意识可能促进个体的内在成长,这对疫情等社会灾难时期的心理救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54.
胡瑞荣 《心理学报》1966,11(2):12-20
问题 近年来,在开展保护学生视力工作中,改善教室人工照明是重要措施之一。各地曾对有关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如教室照明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教室人工照明标准等,对改善学习环境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不同照度对学习(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的研究,尚属少见。 我们设想:单从视觉功能测量结果考虑教室照度,固无不可,但其照度是否能适合学习(工作)的要求,似难肯定。因儿童视觉的感受速度及视力的疲劳程度,在视近情况下,除受照度影响的一般规律外,还与各种不同的视力负荷条件(如自修中的阅读、书写、计  相似文献   
355.
实验1探究认知负荷(高、低)与编码方式(标准、书写、执行意向)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探究其对前瞻记忆两种成分的影响。实验1显示执行意向与书写编码的正确率高于标准编码,而前二者无差异;低负荷的前瞻记忆表现好于高负荷。实验2显示执行意向与书写编码的前瞻成分正确率高于标准编码,而前二者无差异;低负荷的前瞻成分表现好于高负荷;不同认知负荷与编码方式均对回溯成分无影响。结果表明:在意向内容相对简单的情况下,执行意向与书写编码对前瞻记忆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前瞻成分的提取,低负荷比高负荷有利于前瞻记忆的成功执行,主要体现在前瞻成分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356.
采用问卷法对474名自闭症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研究,考察歧视知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影响,同时考察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对该中介过程的调节。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群际关系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群际焦虑在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调节了群际焦虑在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间中介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具体而言,在高自尊情况下,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歧视知觉对群际关系的影响作用加强;在低自尊情况下,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群际焦虑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影响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357.
在条件性恐惧记忆再巩固模型下, 预期错误被证明是引发记忆不稳定的必要条件, 但其在不同强度恐惧记忆下的作用尚不明确。对于高强度可能导致的提取无效, 缺乏相应的探索以寻找解决办法, 而应激(stress)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探索。本研究考察人类被试中, 预期错误在不同强度恐惧记忆下的作用, 以及提取之后施加外源性应激对于消退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 对于较弱的恐惧记忆, 单个预期错误提取后消退可显著抑制恐惧自发恢复; 而对于较强恐惧记忆, 单个预期错误不能提取恐惧记忆进入再巩固, 已消退的记忆还会复发; 且在该种情况下, 如果在提取后施加外源性急性应激, 会进一步增大恐惧恢复。  相似文献   
358.
胡晓檬  喻丰  彭凯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2081-2090
道德判断与行为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文化经历的个体, 对于同一道德现象的理解与建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化心理学的复兴繁荣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文化视角的道德心理学在当代社会心理学语境中备受关注, 并已开展了初步的理论探索, 积累了大量的实证证据。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本文将分别从文化间变异、文化内变异和多元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和评述不同文化因素(比如地域、生态、社会阶层等)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与行为, 期望推动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快速而剧烈的文化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道德心理和价值体系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59.
高虹  李杨卓  胡蝶  朱敏  高湘萍  胡天翊 《心理学报》2018,50(12):1356-1368
研究采用注意网络测验任务(attention network test, ANT), 分别检验自我相关信息在注意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网络上的加工效率差异, 以揭示自我信息识别优势的注意机制。实验1考察了面孔类型(自我面孔或他人面孔)在3种注意网络下的加工效率差异; 实验2采用自我联结学习范式对实验1进行验证; 实验3将颜色类型(红色或绿色)作为目标刺激, 面孔类型作为背景, 以考察任务无关自我信息是否对注意网络加工效率有影响。研究结果发现, 当自我信息为目标时, 个体在注意定向网络上存在加工效率优势, 而警觉和执行控制网络上没有加工效率差异。当自我相关信息与任务无关时, 在注意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网络中均未表现出加工效率优势。说明了自我信息的注意优势发生在注意定向网络上, 且受任务优先性影响。  相似文献   
360.
羞愧是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其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在既往研究中并不一致。本研究首次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整合相关实证研究,检验羞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计纳入26篇文献, 85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5823人。主效应检验发现,羞愧组比控制组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羞愧能够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暴露情境比掩蔽情境更能诱发羞愧对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情境(暴露情境或掩蔽情境)调节作用显著,但年龄、文化背景、羞愧诱发方法、羞愧类型及亲社会行为类型等变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保证了纳入文献信息的完整性,从而就羞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得出更为全面可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人们对于羞愧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及调节机制的认识。后续研究可深入探讨认知因素和个体特征在羞愧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作用,考察羞愧与其他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