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采用条件性辨别反转范式,考察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反转灵活性。44名5~6岁儿童(24名自闭症儿童,20名正常儿童)参加了辨别反转学习。结果显示:⑴在习得阶段,两类儿童都能辨别两个不同的条件性刺激;⑵在晚期反转阶段,正常儿童在晚期反转阶段升高了对新的条件性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辨别了新的条件性刺激,而自闭症儿童在晚期反转阶段对新的条件性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没有显著性变化,无法辨别新的条件性刺激。研究结果表明,5~6岁自闭症儿童反转灵活性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422.
肢体识别加工的研究常常以倒置肢体作为对象.肢体倒置效应是指, 与正立肢体相比, 人们识别倒置肢体的时间更长,正确率更低.该现象为探究肢体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近些年, 研究者们使用多种技术考察了这一效应及肢体构形加工的特异机制与神经基础.其中, 头部信息在肢体倒置效应中的作用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争论.此外, 构形加工理论和构形加工连续量理论都肯定了构形加工在该效应产生中的作用, 但对于构形加工所包含的子成分还存在一些分歧.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特殊群体研究, 揭示头部信息的具体作用, 完善相关理论解释以及探索更具有生态效度的肢体倒置效应.  相似文献   
423.
肢体是社会性信息的重要载体。研究肢体表征的早期发展对于揭示其肢体表征加工的内在机制, 进一步理解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肢体形状和肢体动作两个方面来看, 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婴儿在处理肢体结构信息和运动信息时的表征方式, 并提出了婴儿肢体表征发展机制的两种理论。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婴儿肢体表征的具体发展过程及关键期, 并通过脑成像技术探究生物运动偏好对于肢体表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24.
黎翠红  何旭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5,47(6):734-745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 以双色块和单色块为刺激材料,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多特征刺激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模式。实验1通过对双色块和单色块的比较来考察特征数量对视觉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的影响, 通过操控双色方块的变化幅度来考察精度需求对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 特征数量的增加诱发了更强的对侧延迟活动(CDA), 而精度需求的提高并没有引起对侧延迟活动上的差异, 却诱发了指示自上而下的控制的晚期正成分(LPC)的增强。实验2通过在测验阶段加入指示可能变化的部分的提示符, 发现提示符并未能促进变化觉察的行为反应。整个研究表明, 特征数量影响视觉工作记忆资源的分配, 而精度需求并不起作用, 同时多特征刺激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单位并不是单个的独立特征, 而是整合的客体。  相似文献   
425.
张积家  汪新筱  和秀梅 《心理学报》2015,47(10):1247-1259
通过两个实验, 考察了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对句子理解中读者的心理模拟的影响。实验1采用移动窗口技术, 记录读者阅读句子中目的地词语的时间; 实验2采用视觉情景眼动范式, 主试播放描述运动的句子, 同时呈现相应的情境图片, 记录读者扫描图片中主人公、路径和目的地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1)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影响读者对目的地词语的阅读时间, 主人公的动机水平越高, 读者的阅读时间就越短; (2)读者对情景图片的扫描受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影响, 主人公的动机水平越高, 读者对路径区域的扫描时间就越短, 对目的地区域的扫描时间就越长。两个实验均表明, 在句子的实时加工中, 读者可以通过再入情境, 遵循先内后外的顺序, 先模拟主人公的动机水平, 继而模拟主人公的动作, 从而影响对句子的注视和理解。研究结果支持语言加工的具身认知观。  相似文献   
426.
“信任他人或者不信任他人?”是社会互动中经常面临一种行为决择, 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号机制, 信任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 它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易化合作行为。为了探究个体在信任互动情境下大脑活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20名健康被试(充当信任者)完成重复性信任博弈任务(repeated Trust Game, rTG)时的脑电成分。行为结果发现个体选择信任的比例显著高于几率水平。电生理学结果表明, 决策阶段中不信任选择比信任选择诱发了更正的P2成分(150~250 ms), 差异波溯源分析定位于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 BA 46)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BA 46)。反馈阶段中损失反馈比获益反馈诱发了更负的FRN成分(200~300 ms), 而获益反馈比损失反馈诱发了更短的P300潜伏期。本研究为理解人类信任博弈过程的动态加工时程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427.
采用多指标探测范式, 从客体信息以及活动信息的角度出发, 考察事件框架内外时间、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事件框架内, 维度转换并不是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 时间转换与终止的活动信息相结合引起情境模型的快速更新, 而空间转换与移除的客体信息相结合引起情境模型的快速更新; 在事件框架外, 维度转换是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 维度转换会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研究丰富了事件框架依赖假设。  相似文献   
428.
延长哀伤障碍是一种由亲近的人去世引发的病理性哀伤反应, 即死亡发生6个月后, 个体对死者的想念影响到了生活各方面, 且社会功能受损, 其最近20年才开始受到临床心理学研究者关注和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概念提出及后续发展, 并讨论了其与持续性复杂哀伤相关障碍的区别与联系。随后, 本文综述了其独立的诊断标准、评估工具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与正常哀伤、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区别。接下来, 本文对其病理机制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讨论。最后, 本文指出未来可考察诊断标准的跨文化适用性、丰富病理机制的理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429.
异性友谊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已有研究考察了一般异性友谊的特点、影响和维系, 同时也考察了利友关系的心理特征和身心影响。异性朋友可能会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带来消极影响, 但这一影响可能具有文化差异。进化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主要考察了异性友谊的进化功能, 他们认为异性友谊能够帮助个体完成长期择偶目标或短期择偶目标, 同时还能够为个体提供重要的择偶信息。未来研究有必要结合新出现的友谊理论, 考察不同年龄阶段的异性友谊, 同时关注异性友谊中的个体差异变量, 比如人际性行为取向、暗黑三合一性格和择偶智力。  相似文献   
430.
以往关于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是一步完成的还是两步完成的, 结果并不一致, 这与各个研究使用的实验材料类型有关。本研究以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为研究对象, 采用句-图匹配范式和2(句子类型:汉语确定性无界肯定句和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 × 2 (图片描绘事物状态与句子描述的事物状态的匹配类型:匹配与不匹配)被试内实验设计, 以对图片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为指标, 探讨其理解的早期(250 ms)、中期(750 ms)和晚期(1500 ms)的心理模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是分两步进行的, 首先模拟的是否定句的被否定状态, 随着加工时间的推进, 完成了对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第二步模拟即对实际状态的模拟。但是, 比其他类型否定句的模拟过程所用的时间要短, 即在阅读理解的中期就完成了心理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