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周易》为底本,参考《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阜阳汉简周易研究》、《十三经注疏》所附校勘记互校,撰写20条札记。从校勘、文字、声韵、训诂多角度探讨各本文字,试图沟通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2.
血管外科在近几十年日益发展成熟,并逐渐从普外科分离出来成为单独发展的学科.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纪,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也推动着血管外科诊疗手段的突飞猛进.这就要求从事血管外科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要树立科技发展观的意识,及时了解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用新技术新方法改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73.
574.
针对动作理解的机制,模拟论主张大脑自发模拟他人的动作,就相同的动作其理解也相同,而理论论则认为人们基于合理性原则对他人动作进行推理,相同的动作发生在不同的情境时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以往研究所采用动作材料的运动学特性和发生情境存在共变,其难以区分动作理解是支持模拟论还是理论论。通过两项实验,采用动画制作技术来产生有无约束情境下的追逐动作,以指示动作加工过程的脑电μ抑制为指标,对前述两种观点进行了检验。其中,在约束情境中存在障碍物,追逐者需改变运动方向以绕过障碍物,从后方逐渐趋近目标;而无约束情境中不存在障碍物,但追逐者依然保持与存在约束情景下相同的运动模式。结果发现,当追逐动作发生在存在约束的情境时,其基于合理性原则推测可获得清晰的动作目标,该条件下的μ抑制程度高于不存在约束情境的条件(实验1);而当仅追逐者运动,即趋近的目标不确定时,虽然有约束和无约束情境间的物理差异与实验1相同,但条件间μ抑制的差异消失(实验2);且上述μ抑制并非与注意相关的枕叶α活动的泛化。该结果提示,动作发生的情境信息影响人们对动作的理解,即基于推理过程理解动作,支持理论论观点。  相似文献   
575.
如今互联网推动人类进入信息爆炸时代,有限大脑容量与激增信息量间的巨大反差对人类决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已有知识系统却找不出应对它的现成答案。围绕"互联网海量信息环境对人类决策的挑战"和"互联网海量信息环境下人类决策的应对方式"两个关键科学问题,我们借鉴动物选择"无序个体单独行动"和"有序集体统一行动"的转换机制,提出互联网海量信息环境下的内外脑应对方式,冀增进人们对互联网环境下决策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76.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因此,控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简述了吸烟的主要危害及目前我国吸烟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框架下全面考虑控烟及吸烟相关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相似文献   
577.
以891名河北省衡水市某小学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对小学生情感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影响小学生情感幸福感,与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和自我教育期望一致相比,当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高于自我教育期望时,小学生的积极情感水平更低而消极情感水平更高;(2)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 > 自我教育期望”这一差异方向与积极情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 > 自我教育期望”与消极情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 > 自我教育期望”可直接影响积极情感,还可通过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独立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积极情感;同时,“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 > 自我教育期望”可通过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绩的独立中介作用影响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578.
在现实生活中,人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主要在于人有理性.然而,理性是人的福音也是人的祸因.因为正是理性使人处于一种永恒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类、人与自我的深刻矛盾.这种种矛盾在现实中无从解脱,常使人去寻求另外超越的途径.这就是信仰.如何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儒学以其对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及其自我完善等生命智慧的深刻性,展示了其在现代人重建精神家园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79.
知识社会中的中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写这么一篇文章,完全出自一种冲动.在上个世纪末(1999年)的某地方中医药学界,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之事,一个中年学者写了一篇<变亦变,不变亦变>的探讨中医学发展之论文,孰知竟引起一场风波.具体的细节,不便多说,总之,讨伐声不断,上纲定性者有之.笔者对该学者文中的观点并不全部赞同,该文确有见解偏颇甚或是失误,然而,这只是纯学术问题,自可通过学术研讨,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580.
同情是亚当·斯密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但在其定义上仍有争议,表现为两个问题:其一,同情是否是情感;其二,同情是否是情感理解能力。从斯密的文本看,同情是旁观者的情感,来源于想象的处境转换;然而,旁观者在同情过程中不一定会转换为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同情不是对情感的理解或理解能力,而是为评价当事人的情感是否具有合宜性提供参照。虽然否定同情是情感理解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斯密主张忽视他人的实际情感。相反,同情为有差异的个体情感创造了交流的基础,自我和他人在相互同情中达成一致,这也是道德生活的基础。斯密通过对同情概念的不同诠释,开出了一条不同于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道德建构之路。澄清同情的含义,不仅有助于理解斯密的理论,也为涉及这一概念的其他研究(如镜像神经元)提供了清晰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