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5篇
  6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医疗改革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但如何使公众能真正参与并影响医疗改革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回顾国外卫生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实践经验;发现我国医疗改革公众参与需要从协商监督机制建构、直接参与度设计以及价值观建构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502.
在阐明我国医学美学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人文医学的基础上,介绍了20多年来,医学美学在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形成和发展中起到的理论导向作用,同时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进而伴随着美容医学学科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取得了学科理念上的国际共识而领先于世界.最后,阐明了医学美学和美容医学学科两者都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必将 分别回归于应用医学和人文医学两个不同的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503.
为了使口腔种植技术顺利应用,使临床专业医生避免医疗纠纷,本文从医疗法规、人文伦理、医院管理的角度,阐述了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和医患双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医疗纠纷的多样性,从而提出了多层面的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50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公众的生活方式及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建设和谐社会不仅要重视“优生”,更要重视“优死”.全科医师制度的建立,给这一理念注入了生机.人们逐渐意识到:医学的最高境界不是阻止和延缓死亡,而是给死亡以宁静和尊严.全面了解公众的需求,不但要技术全面,还要崇尚人文精神,懂得法律法规,才能成为合格的全科医师.  相似文献   
505.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医学行为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务人员的言行都体现了一种职业精神,其医学行为在病患眼里是希望、责任、义务、信任、公正和平等以及等等。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医生的基本功,而正是这项基本技能却随着临床检查仪器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正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轻视,“望、闻、问、切”正逐渐成为医学历史的痕迹。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既体现了一位医生的医疗技能,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是医患相互信任、配合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医生与患者交流和沟通的极其重要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疾病诊治的基本条件和必备元素。  相似文献   
506.
外科手术的进步离不开麻醉的配合,麻醉方式的抉择非常重要。如果麻醉达不到预期效果,不仅可以导致手术失败、也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伤害、甚至会由此引起医疗纠纷。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应运而生微创医学、医学人文学,这是社会的进步和必然趋势,也是麻醉方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7.
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解决烧伤护理实践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批判性思维是护理界越来越注重培养并予运用的思维方法。在烧伤护理实践中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护理人员应正确理解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最终能将批判性思维正确运用于护理程序的每一个步骤中。  相似文献   
508.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经历了辩证否定的发展过程,其中涉及一系列复杂矛盾的巧妙解决和对度的精确把握,哲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脊柱外科医生认识侧凸的本质,了解其演变规律,处理治疗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掌握矫正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09.
濒死体验是科学现象而不是灵学现象,有初步问卷和最终量表可供筛查和诊断;是心理疾病而不是精神病。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标定为“宗教—鬼神问题”。除非获得适当的心理治疗与社会心理康复,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10.
濒死体验研究的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濒死体验研究中,有两条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导致科学医学,唯心主义导致灵学医学.前者研究其组成和机制,分析其文化、生物学特点及心理动力学.后者则陷入对人死复生的证明,美其名为生命之后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