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omain knowledge, instructional manipul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on creative idea generation. Three groups of participants who respectively possessed the domain knowledge of biology, sports, or neither were asked to finish two tasks: imagining an extraterrestrial animal and creating a new sport. Participants 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instructions,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m to perform the tasks using a specific instance strategy (relying on specific instances), an abstract strategy (relying on abstract principles), or their habitual way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articipants' verbal reports and their cre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omain knowledge enhanced the tendency to use the abstract strategy, and improved the origina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generated ideas. Instructions also influenced the strategy participants used in creative idea generation. The instruction to use abstract principles brought forth the most original creations. Moreover, there w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domain knowledge and instructions. Encouraging participants to use the specific instance strategy blocked the knowledgeable people from developing novel ideas. Other factors, such as age, grade and gender, were found to be unrelated to either the originality or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creation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72.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界定的是组织员工出于维护组织的利益而做出的不道德行为。UPB在组织中难以被识别, 却可能给组织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兼具亲组织性和不道德性, UPB的研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 有必要明确UPB的来源与界定; 亦有必要借鉴“不道德行为”的解释路径, 从理性决策和直觉判断两个解释机制对UPB前因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理论归纳梳理, 形成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亲领导不道德行为和亲团队不道德行为的细分研究, 中国本土背景下企业所有制形式对UPB理论模型可能产生的调节作用, 以及角色压力对UPB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多感官线索整合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常生活中,人脑能联合来自不同感官通道的线索对外部世界中的物体和事件进行感知。这些感官通道采用不同的参照系来表征物体的特征和位置;而且各种线索的可靠性也不恒定,根据环境而改变。但是人脑依然能够有效地整合这些线索,对物体和事件进行正确的感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多感官线索整合的几种理论模型及其验证结果,其中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贝叶斯统计优化模型。未来的研究应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脑成像技术对多感官线索整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4.
优化行为是提升创业质量的关键。创业行为的显著特征是与环境的动态匹配, 因此研究需从关注行为本身转向追踪行为动态变化。基于行为受人格、认知和环境共同影响的理论判断, 重点考察创业者自恋人格对行为变化及其效果的影响机制, 构建以“自恋-行为变化-绩效”为主线的理论模型。融合创业理论与人格心理学中相关知识, 以解构关键创业行为变化的要素为切入点, 考察自恋人格如何与经验交互影响行为变化, 探索在不同认知状态和环境背景下, 行为变化的效果差异, 建构行为变化优化模型。旨在深化和丰富创业行为和创业心理研究, 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对创业者提升决策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员工社会资本向企业社会资本的转化是拓展员工价值、获取外部资源的有效途径, 为阐释这一多层次主体互动现象, 提出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构念, 运用跨层次追踪研究设计, 对其动态演化过程和双向作用机制进行剖析。首先, 探索员工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维度结构, 并基于此开发跨层次契合量表; 其次, 对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进行过程解构, 探讨员工心理与行为、企业能力与情境在动态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再次, 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嵌入与涌现机制理论模型, 将影响员工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多层次因素整合到同一个理论框架, 并以纵向追踪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厘清作用路径和作用边界。在此基础上, 运用追踪跨案例研究方法, 探讨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战略选择, 研究结论能为激发员工角色外行为, 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6.
多媒体学习中的空间邻近效应认为,当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的图像和文本邻近呈现时,要比图文远离呈现更加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本元分析针对Ginns(2006)的不足,增加了近10年最新的研究,以保持测验、迁移测验和主观认知负荷作为结果变量,考察多媒体学习中空间邻近效应的稳定性,以及学习材料特征、学习及测验环境和学习者教育水平等的调节作用。经文献搜索与筛选,有53项研究符合元分析要求,在保持测验、迁移测验、主观认知负荷上分别生成了45个(2000人)、43个(1935人)、11个(645人)独立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空间邻近组在保持测验(d保持=0.48)和迁移测验(d迁移=0.39)成绩上均显著高于空间远离组,在主观认知负荷上显著低于空间远离组(d认知负荷=-0.24)。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在高交互性材料(d高交互=0.42)、系统步调(d系统步调=0.52)、短时学习(d短时=0.55)等条件下,空间邻近效应对学习的深层理解(迁移测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中小学生学习者(d中小学=0.71),空间邻近效应促进学习识记(保持测验)的效果更好;相对于电子环境,纸质学习环境下(d保持=0.66,d迁移=0.52)的空间邻近效应对保持和迁移测验的促进都更加显著;在主观认知负荷上,学习材料特征、学习及测验环境以及学习者教育水平对空间邻近效应均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7.
关于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大多从信息编码角度考察自我参照的加工优势, 但作为记忆过程的另一重要方面, 自我参照对遗忘影响的研究较少。遗忘自身经历的情绪性记忆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研究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item-method directed forgetting)考察了自我参照对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都表明参照方式会影响定向遗忘:自我参照条件下的材料会发生定向遗忘; 而他人参照条件下的材料不会发生定向遗忘, 两种参照方式下材料间区辨性的不同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此外, 实验二采用回忆测试发现:自我参照对不同效价的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产生了不同影响, 而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动机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8.
个人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 ,并不是理性发展的结果。市民社会与个人主义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存在根本的冲突。为了巩固集体主义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导地位 ,我们必须全面地认识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79.
郝宁  吴庆麟 《应用心理学》2005,11(3):254-258
以AOC电子竞技运动为研究领域,通过考察97名顶级高手对16种领域相关活动的评价以探索该领域的刻意训练活动,并进一步分析3种水平共271名被试进行刻意训练活动对其竞技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在AOC电子竞技运动领域存在3种刻意训练活动;不同水平被试进行刻意训练活动的时间量存在差异;刻意训练活动的时间量可有效预测竞技水平,而经验年份对竞技水平无预测作用;刻意训练活动的娱乐性因领域而异,且在不同水平被试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0.
探讨多因素强化干预对2型糖尿痛患者低脂联素血症的影响.89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血脂,血压强化控制,随诊1年并检测相关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显示多因素强化干预可改善低脂联素血症,耱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变化值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因素强化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低脂联素血症,可能减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