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对"什么是应用伦理学"的问题有多种不同界说.但每种界说都存在困窘.究其原因,均是"应用伦理学"之"名不正则言不顺"所致.这就需要正名,以"部门伦理学"之谓取而代之.这个称谓符合学科划分标准,有充分的学理依据.这个新称谓能澄清不少用"应用伦理学"之谓所解释不清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2.
在择期开胸术后4h、8h、12h、24h、48h,通过时年龄为1岁~3岁的幼儿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联合曲马多或单纯舒芬太尼行静脉持续镇痛、镇静效果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幼儿开胸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3.
1817年Parkinson首先描述了震颤麻痹,此后的45年中陆续出现了一些相关报道,但并未增加有价值的临床信息.1861年以后,Chareot对此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识到动作缓慢是本病的核心症状之一,并将其与肌强直鉴剐开.他细致地描述了面具脸等症状,认为震颤并非诊断的必要因素,在命名上建议用帕金森病来取代震颤麻痹.  相似文献   
204.
实验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考察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壳区(NAcSh)内食欲素(orexin)在吗啡奖赏中的作用。Wistar大鼠分为盐水训练组和吗啡训练组。3轮吗啡(或盐水)匹配训练前,双侧VTA或NAcSh内给予OXR1拮抗剂SB334867(VTA: 0, 1, 5μg;NAcSh: 0, 1, 3μg);或2轮吗啡(或盐水)匹配训练前NAcSh内给予orexin A(0, 2, 4, 6μg),观察其对吗啡CPP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VTA内给予SB334867抑制吗啡CPP建立,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NAcSh内给予SB334867或orexin A均未影响吗啡CPP建立,而orexin A可增加吗啡处理大鼠的运动性。以上结果表明,VTA和NAcSh内的orexin在吗啡奖赏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可能调控成瘾行为的不同成分  相似文献   
205.
50年前,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标志着生命科学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不仅使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也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甚至影响到社会文明的前景。今天,我们又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中国科学家应当主动迎接生物技术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不仅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前沿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且也应创造出更多的科学成果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206.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contemporary research of creativity, whether a person's creativity is domain‐specific or domain‐general,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is study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Study 1 and Study 2. In study 1,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109 children's creative performances in three domain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ose children's general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and their creative performances in three domains have been examined. Study 2 examines how the domain‐specificity and ‐generality issue is addressed in individual children via case studies of three highly creative children, hoping to provide enriching and qualitative specification to the quantitative data of the present study. In both studies, children's performances in language, art, and math domains were respectively judged by three experts who rated children's creativity on story‐telling, collage making, and math word‐problem creating tasks. Children's general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were assessed by a battery of two divergent thinking tests, including the Wallach‐Kogan Creativity Test (Wallach & Kogan, 1965) and the Real World Divergent Thinking Test adapted from Okuda, Runco, and Berger (1991).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position that creative ability in young children is rather (but not absolutely) domain‐specific.  相似文献   
207.
儿童对加法和减法逆反关系的理解在加法概念和减法概念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采用代数推理任务、给数取物任务、数量比较任务和记忆刷新任务,对83名4到6岁幼儿进行施测,考察4到6岁儿童加减法反演律概念的发展特点,探讨儿童的基数概念、数量比较、记忆刷新能力在反演律概念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5岁到6岁是儿童掌握和运用加减法反演律概念的快速发展时期。幼儿的加减法反演律概念表现出数量大小效应以及问题情境效应,小数反演问题的成绩优于大数反演问题的成绩,符号化数量反演的成绩优于集合数量反演的成绩。(2)基数概念掌握组儿童加减法反演律概念的发展显著优于未掌握组;但儿童基数概念的掌握情况并不显著预测儿童反演律概念的发展。(3)数量比较、记忆刷新对儿童加减法反演律概念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8.
创造力测评中的评分者效应(rater effects)是指在创造性测评过程中, 由于评分者参与而对测评结果造成的影响.评分者效应本质上源于评分者内在认知加工的不同, 具体体现在其评分结果的差异.本文首先概述了评分者认知的相关研究, 以及评分者,创作者,社会文化因素对测评的影响.其次在评分结果层面梳理了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的指标及其局限, 以及测验概化理论和多面Rasch模型在量化,控制该效应中的应用.最后基于当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包括深化评分者认知研究,整合不同层面评分者效应的研究, 以及拓展创造力测评方法和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9.
20世纪, 许多心理学家从“厄运与苦难”视角研究人晚年遭遇的身体、认知和情绪衰老, 但是近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老化悖论”——老年人情绪加工的积极效应——视角挑战这一“定论”。积极效应指老年人认知加工过程中比年轻人更偏好正性而非负性材料的现象。第二代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包括积极效应理论、认知控制假说和强弱整合模型3个关于认知和情绪功能年龄差异的理论模型, 特别强调了认知控制在老年人积极情绪加工中的潜在作用, 而自动化加工与控制性加工的区分则取决于注意资源配置。因此, 认知控制在老年人对积极情绪的注意加工中起重要作用。此外, 注意偏向的时间进程也是影响老年人情绪注意中积极效应的关键因素。最后, 综合以往研究构建出认知控制对老年人积极效应发生作用的注意阶段模型。未来研究可从中国老年人情绪注意加工模式、不同认知控制子成分的作用机制、提高研究生态学效度和注意的治疗品质几个方面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210.
邵建平  韩雪  柳武妹 《心理学报》2018,50(12):1428-1437
以往关于时间与金钱奖励选择问题的探讨主要从员工工龄视角着手。但这一视角不能直接解释外部环境资源短缺时, 员工对时间与金钱奖励选择偏好的差异问题。本文依据生命史理论, 探讨外部环境资源(如就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短缺与否对员工选择时间和金钱奖励偏好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本文以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和企业员工为样本, 发现不管是外在就业资源短缺还是外在自然资源短缺都会促使员工更加偏好金钱而非时间奖励, 内在机制是外部环境资源短缺时人们的心理表征更具体, 并且这一现象在高物质主义者身上更为明显(实验1和2)。本文结尾讨论了对资源短缺、时间和金钱等研究领域的理论突破与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