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3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191篇
  2015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803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58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533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1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144篇
  1982年   91篇
  1981年   94篇
  1980年   80篇
  1979年   86篇
  1978年   77篇
  1966年   49篇
  1965年   133篇
  1964年   106篇
  1963年   127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145篇
  1957年   134篇
  1956年   94篇
  1955年   66篇
  1954年   73篇
  1953年   70篇
  1952年   77篇
  1951年   58篇
  1950年   6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在现代社会,有人认为缺乏儿童发展知识或没有受过有关方面训练的人也能够成为一个好父亲(母亲).然而,父母们很快就会知道要做合格的父母是生活中最艰难复杂的任务之一.在过去,也就是在社会人员流动较小的时代,通常由大家族的成员们——如祖父母,父辈亲属或堂兄弟——为刚作父母的年轻人传授作父母的实际知识(Bronfenbrenner,1970)但是在现代工业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进行父母教育的新方法(Henry,1981).  相似文献   
32.
近来有关同伴排斥行为基础的研究,强调把攻击性作为决定儿童在同伴团体中地位低下的一个因素.被排斥儿童有许多子群,除攻击性被研究过外,其它子群还没有得到研究.本文将讨论一个在中学进行的研究.它把被排斥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高攻击性组,另一组为易被驱使组.在研究中,我们使用了由Asher、Hymel和Renshaw(1984)发展起来的测量孤独和社会不满(Social dissatisfaction)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在历史上,伦理学以什么途径和渠道对人们的道德产生过影响?在当今条件下,它还可能继续产生影响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本身就为在伦理学与其研究对象的相互作用上区分“现存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的必要性奠定了基础。由于这种区分具有具体历史的制约性,所以它不仅取决于伦理或道德方面的可能和需要,而且更加取决于理论的完备,即不是简单地追随着精神生活,而是要“超前反映”人类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伦理道德理论成了“宁静日常生活的干涉者”,积极参与着对道德生活进程的指导。  相似文献   
34.
对那些不清楚拉丁美洲思想特殊发展的人来说,拉丁美洲哲学是否存在是他们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存在拉美哲学这种东西吗?”或者“所指的拉美哲学是什么意思?”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哲学一般地讲并不限定是属于哪种民族和文化的。即使用这样限定的话,一般也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即“拉丁美洲”,这种限定。哲学一般认为是仅  相似文献   
35.
1.问题在最近几个世纪中,一种自豪和乐观的精神使西方文化闻名于世:对作为人理解和驾驭自然界的手段的理性的自豪;对实现人类最渴求的希望即为最大多数人取得最大幸福的乐观。人的自豪是有道理的。他凭借着理性创造出一个物质世界,其现实甚至胜过了各种神话故事和乌托邦的梦想与幻想。他利用了各种物质能力,它们将使人类能保证获得有尊严和生产性的存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尽管他的许多目的还未达到,但几乎毫无问题,这些目的是能够达到的。生产的问题(这是个老问题)原则上解决了。现在,人在他的历史上第一次能够感觉到,人类统一和为人而征服自然的思想不再是一种梦幻,而是一种现实的可能性。难道他没有理由感到自豪,自信并对人类的将来充满信心吗?  相似文献   
36.
“人”的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最中心概念之一,但是毫无疑问,它并不是一个人们具有统一意见并且得到明确定义的对象。这个概念的出现乃是由于人(不论是个人还是人类这一物种)的一种需要:把他们自己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和与众不同的东西。并且,这种不同的性质既是形而上学的又是伦理学的。关于人格(personhood)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乃是何种特质和属性从本质上把人同所有其他类型的实体区分开来的问题;伦理学的问题乃是人的何种东西使得他们既具有道德价值(因此不应该以某些方式对待他们)又具有道德责任(因此对他们的行动能合理地进行褒、贬、奖、罚)的问题。人的形而上学的概念同伦理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它们是否是相同的概念、相同的实体概念、抑或一个是另一个的充分必要  相似文献   
37.
本文旨在证明,先验指号学可以理解为第一哲学的一种新范式,就是说,可以理解为语言分析范式的完成。语言分析范式作为第一哲学的第三种范式是继承前两种范式的,即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本体论或形而上学,以及康德意义上(或从笛卡儿到胡塞尔的近代哲学的更广泛意义上)的关于意识的先验哲学。在我看来,新的范式可以“扬弃”(在黑格尔意义上)以前的两种范式。  相似文献   
38.
The Australian study investigated condom-specific assertiveness and condom use as a means of prevention infection from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211 men participated including 83 homosexual men (aged 19-62 years) and 128 heterosexual men (aged 17-49) who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that comprised demographic details such as age, monogamy, and sexual activity as well as attitudinal and assertiveness measures. General assertiveness was measured by the Rathus Assertiveness Schedule (RAS) which had been widely used across a wide range of social situations. Assertiveness relating specifically to situations involving condoms was measured by the Condom Assertiveness Scale (CAS). Intention to use condom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favorable attitudes, which were related to condom-specific assertiveness for both groups. For the heterosexual men only, general social assertiveness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attitudes toward condoms. For both groups, the condom-specific measure of assertivene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titudes toward condoms. Condom-specific assertivenes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general social assertiveness as measured by the Rathus Assertiveness Schedule for the homosexual, but not for the heterosexual men.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assertiveness and attitude to condoms among the heterosexual men implies that the risk reducing behavior of condom use did not seem to accord with the perceptions of masculinity and social assertiveness among heterosexual men. Thus, female partners of such heterosexual men exhibiting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condom use combined with assertiveness would have to overcome resistance to insist on the use of condoms. Recently some advertising campaigns have been directed at women. The promotion of condom use among heterosexual men has to deal with the perceptions of condom use as unmasculine behavior.  相似文献   
39.
第9届维特根斯坦国际专题讨论会的主题是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或译心智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详细地讨论过的问题包括:心身问题、心灵哲学的传统问题和心理学哲学。 1.心身问题什么是心身问题?“心灵”(mind)一词有多种非常不同的用法,这一事实导致了现代讨论中的某种混乱。对这个词,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五种不同的用法,因此心身问题至少有五种意义。 (1)我们可以象笛卡儿使用“mens”一词那样使用“心灵”一词,让它指称具有心理属性的东西,亦即指称那种能思想,能感知,能相信和能欲求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是用“心灵”这个词意指“人”这个词所意指的东西,因而该词表示的就是你和我这样一些实  相似文献   
40.
20世纪末的合理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学家越来越热烈地讨论合理性问题,在科学哲学中,这个问题已成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正如德国哲学家B.齐梅里写的那样,“当代大陆欧洲哲学围绕其运动的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是合理性及其界限”。然而在大陆欧洲以外,在英美两国的出版物中,对这个问题讨论得更加活跃;在我国,许多引人注目的著述也在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