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57篇
  1996年   4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138篇
  1982年   88篇
  1981年   89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66篇
  1966年   49篇
  1965年   133篇
  1964年   106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115篇
  1957年   116篇
  1956年   76篇
  1955年   43篇
  1954年   62篇
  1953年   50篇
  1952年   56篇
  1951年   40篇
  1950年   4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在М.Ф.奥符相尼科夫和З.В.斯米尔诺娃的著作中,考察了二千五百年来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了许多种思想进行尖锐斗争的历史。在这种斗争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唯心主义美学的局限性。过去的唯心主义美学也有某些功绩(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提出审美和伦理的统一问题,到黑格尔试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去考察艺术)。可是,这本书想使读者相信,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唯心主义所捍卫的思想是没有发展道路的。只有在唯物主义美学中,这些思想才能得到全面的深入研究。如果作者们认为可以对现代资产阶级美学的基本特征和流派或多或少作些说明,那么这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听起来会更有力一些。我们认为应  相似文献   
872.
异化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要谈的是我们对经济的和工业的发展应持的态度.我将相当概括地从哲学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也涉及某些专门论题.因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大规模经济调整的时期,是一个正在发生着引人注目的甚至惊人的工业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一系列调整和变革的结果,一方面是经济的广泛现代化和结构的重大调整,另一方面是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然而,与此同时,这些发展对于英国社会也产生着深刻的破坏性和毁灭性的影响.无数个人、共同体甚至所有地方的生活,都发生了变革,而且这样一些变革通常是以毁灭性的方式进行的.许许多多的人失掉了自己的工作,或者发现他们屈从于暴虐的工作方式,在这些工作方式中,他们的技艺被贬值,而且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创造性也被消灭了.对这些发展的反应趋向于分化为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面,这些变化或变革的辩护者倾向于从纯经济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他们似乎习惯于坚持和关注经济的指标和参数.他们对于正在发生的一切所具有的人的方面的影响和道德向度也几乎是完全漠视的.  相似文献   
873.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4.
道德圈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二次大战结束之际,仿佛是给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做结论一样,维尔纳茨基提出了智力圈概念。在这位学者死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详述了这一理论的各项内容。维尔纳茨基写道:“科学思维强有力地改变着自然界。这一点在地壳化学元素史和生物圈结构中表现得似乎比任何地方都明显。生物圈是在整个地质时代进程中形成并通过其自身平衡而确立起来的。生物圈在人类科学思维的压力下,开始发生剧烈而又深刻的变化……显然,人的科学思维过程的这个方面是一种自然现象……”“科学思维作为生命存在物的一种表现,它实际上是不会停止运动的,它既然已在生物  相似文献   
875.
儿童对图画喻意理解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儿童对图画中隐喻情绪的识辨和理解的发展特点 ,进行了跨文化研究。旨在探索儿童对图画喻意的敏感性的发展规律以及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图画认知发展的影响。 3 60名 4岁到 2 0岁的中英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表明 :在识辨作品任务及口头评价中 ,中国儿童比英国同龄儿童更早理解图画的情绪喻意 ,并很少对图画的悲伤喻意持忽略态度。提示不同文化背景下 ,儿童对图画喻意的理解存在发展上的不均衡性 ,中国的幼教方式也许促进了儿童对图画喻意理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6.
Motor skill acquisi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or cerebellar dysfunction using two sensory-guided tracking tasks. The subjects had to learn to track a visual target (a square) on a computer screen by moving a joystick under two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the unreversed task, the horizontal target movements were semi-predictable and could be anticipated. In the reversed task, the horizontal movements of a pointer which had to be kept within the target square were mirror-reversed to the joystick movements. PD patients showed intact learning of the semi-predictable task and reduced learning of the mirror-reversed task; patients with cerebellar dysfunction showed the opposite pattern.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differential contribution of the cerebellum and the striatum to motor skill acquisition: the cerebellum appea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cipatory movements, whereas the striatum may be critically involved in types of motor learning which require a high degree of internal elaboration.  相似文献   
877.
Kojima H  Blake R 《Perception》1998,27(5):541-552
The linking of spatial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for coherent space perception. A study is reported of the contribu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alignment for the linkage of spatial elements in terms of depth perception. Stereo half-images were generat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halves of a large-screen video monitor and viewed through a mirror stereoscope. The half-images portrayed a black vertically oriented bar with two brackets immediately flanking this bar and placed in crossed or uncrossed disparity relative to the bar. A pair of thin white 'bridging lines' could appear on the black bar, always at zero disparity. Brackets and bridging lines could be flickered either in phase or out of phase. Observers judged whether the brackets appeared in front of or behind the black bar, with disparity varied. Compared to conditions when the bridging lines were absent, depth judgments were markedly biased toward "in front" when bridging lines and brackets flashed in temporal phase; this bias was much reduced when the bridging lines and brackets flashed out of phase. This biasing effect also depended on spatial offset of lines and brackets. However, perception was uninfluenced by the lateral separation between object and brackets.  相似文献   
878.
Kim H  Francis G 《Perception》1998,27(7):785-797
To indicate motion in a static drawing, artists often include lines trailing a moving object. The use of these motion lines is notable because they do not seem to be related to anything in the optic array.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a neural-network model for contour detection is analyzed and it is shown that it generates trails of oriented responses behind moving stimuli. The properties of the oriented response trails are shown to correspond to motion lines. The model generates trails of different orientations depending on the speed and length of the movement, and thereby predicts different uses of two types of motion lines. The model further predicts that motion lines should bias real motion in some situations. An experiment relating motion lines to ambiguous motion percepts demonstrates that motion lines contribute to motion percepts.  相似文献   
879.
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毫无疑问,《宣言》是欧洲的,因为它在伦敦印刷,是由两个德国撰稿人完成的,这两个人在布鲁塞尔邂逅而且都加入了主要由德国人组成的、总部设在巴黎(后移至伦敦)的一个组织。可能正是由于警察的镇压,共产主义的幽灵才在欧洲徘徊。面对资本主义的世界化,革命者已经在反对资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3年夏天在巴黎相遇,而恩格斯曾谈到自这次相遇以来,他们已经有了一个理论的完整协议,他们第二次相遇在1844年春天,于布鲁塞尔,而恩格斯断言说,在那时,马克思“已经完全确立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880.
我从一个顿号开始。这个逗号位于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里一个关键的命题中。对由这个顿号分开的词之间关系的解释,是最初的问题,后面的篇章把这个问题作为目标,加以阐明、研究并试图解决之。被这个顿号联系起来并隔开的词,指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可以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和他思想发展变化中找到,并且可以在总的哲学传统中找到。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些概念看作关于语言、思想和实在三者关系的哲学问题的隐喻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