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57篇
  1996年   4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138篇
  1982年   88篇
  1981年   89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66篇
  1966年   49篇
  1965年   132篇
  1964年   106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115篇
  1957年   116篇
  1956年   76篇
  1955年   43篇
  1954年   62篇
  1953年   50篇
  1952年   56篇
  1951年   40篇
  1950年   4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舒尔特(J.Schhe)(以下简称"舒"):近年来,英国传来许多关于大学学术情况的哀叹.它们的助学金被削减,哲学系被关闭:地位岌岌可危.让我们谈一谈过去:40年前牛津大学情况怎么样?那时你没有感到哲学中产生了真正重要的发展,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正在发生吗?  相似文献   
942.
戴维森对于标准含义的相对主义进行了两种批判.①一是反对图式与内容的二元论.在这一点上我同意戴维'森的批判;另一类就是反对概念图式这一观念的贯通性.  相似文献   
943.
归类的相似性对比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近期归类中的相似性对比模型的研究,首先介绍了相似性对比的空间模型、基于特征的对比模型以及最近提出的结构匹配模型,并且详细阐述结构匹配模型观点以及它的应用方面的研究,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人们来关注本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944.
以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词汇判断任务,变换启动词与目标词的关系类型和语言种类,考察了L2—L1、L3—L1、L3—L2等三种语言词汇之间的语义通达模式。结果发现,维-汉-英三语者的三种语言词汇之间的联结模式为熟练的第二语言词汇是直接通达语义;而非熟练的第三语言词汇既借助母语词汇又借助汉语词汇来通达语义。除此之外,被试的外语熟练水平和语言间的相似性是影响外语词汇通达语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5.
L.伊里加蕾  刘岩 《世界哲学》2012,(3):102-117,161
本文的核心主题是如何建立同他者的交互关系。作者认为,伦理行为应该从呼吸开始,这是人类最为原初的举动,但在西方文化中一直未得到尊重。忘却呼吸的结果造成了精神和身体的分离,也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文化传统。要建立二者的伦理关系,首先就要拥有自我爱慕的能力,这是一种栖居在自我状态、能够主宰自己行动和思维的能力,是维持自己家园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应该开放自我的世界迎接他者的到来,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的结果将导致对他者异质性的排斥。同时,有必要保持沉默,要耐心倾听,更要换一个方式讲话,充分开发知觉感受,以尊重他者完成自我的超越。二者关系也因此得以建立,这一尊重差异基础之上的二者关系不仅适用于处理性别关系,也可以应用于处理其他文化差异中的二者关系,而无数的二者关系最终组成了多元的世界。  相似文献   
946.
《实践理性批判》的发表标志着康德批判事业的工作一分为三。本文从批判哲学的发展史和《实践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入手揭示出《实践理性批判》的起源主要归于康德的两个发现:一是趣味判断的先天性,二是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前一个发现导致康德重新规定批判与高级能力之间的关系,使他改变他的总体批判计划,把对于纯粹理性的一个批判分成对于纯粹思辨理性、实践理性和反思判断力的三个单独的批判;后一个发现及其解决使康德把纯粹理性的思辨运用和实践运用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一种平行关系,使理性的实践运用从思辨运用中解放出来;由此产生《实践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947.
本文阐述了卢梭视野中的"人类"主题,试图与卢梭一道对抽象人观念进行批判性研究。一方面,卢梭区分了两种东西:属于同人性不可分割的特征的东西与属于偶然可变的东西,另一方面,卢梭主义人类学解释的因素处于上述区分的延伸之中。至于卢梭主义人类学中具体人与抽象人的调和,文章区分了本体论或认识论角度与伦理学立场,进而主张站在伦理学立场来理解卢梭的抽象人观念。卢梭肯定"抽象人"的存在,期望达到自由意志意义上的自由。我们进一步指出,拉博埃西对卢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强调"自愿奴役"是意志能力丧失的根据。  相似文献   
948.
949.
When searching for an object, an observer hold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target in mind while scanning the scene. If the observer repeats the search, performance may become more efficient as the observer hones this target representation, or "search template," to match the specific demands of the search task. An effective search template must have two characteristics: It must reliably discriminate the target from the distractors, and it must tolerate variability in the appearance of the target. The present experiment examined how the tolerance of the search template is affected by the search task. Two groups of 18 observers trained on the same set of stimuli blocked either by target image (block-by-image group) or by target category (block-by-category group). One or two days after training, both groups were tested on a related search task. The pattern of test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wo groups of observers had developed different search templates, and that the templates of the block-by-category observers better capture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egor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bservers match their search templates to the demands of the search task.  相似文献   
950.
The implementation or chang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outines, known as cognitive control, is traditionally believed to be closely linked to consciousness. It seems that we exert control over our behavior if we know the reasons for, and consequences of, doing so.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however, that several behavioral phenomena that have been construed as instances of cognitive control can be prompted by events of which actors are not aware. Here we give a brief review of this research, discuss possible reasons for inconsistencies in the empirical evidence, and suggest some lines of future research. Specifically, we suggest to differentiate cognitive control evoked either because of explicit or because of implicit control cues. While the former type of control seems to work outside of awareness, the latter type of control seems to be restricted to consciously registered events that call for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