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5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12年   1358篇
  2011年   1568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192篇
  2007年   1182篇
  2006年   1134篇
  2005年   885篇
  2004年   818篇
  2003年   810篇
  2002年   688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536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39篇
  1965年   35篇
  1964年   26篇
  1963年   32篇
  1959年   41篇
  1958年   129篇
  1957年   128篇
  1956年   114篇
  1955年   92篇
  1954年   99篇
  1953年   82篇
  1952年   83篇
  1951年   75篇
  1950年   64篇
  1949年   52篇
  1948年   4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存在主义是当代的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运动。它集中注意于现代人的困境、他从存在的异化、他失去和有(Being)的接触。它唤起对现代基本危机的注意,这一危机乃在于人对形而上学的空虚的体验、他的彻底的怀疑和失望、他对“上帝死亡”的恐惧、以及不迷恋于物质与技术的魅力。它强调人亟需恢复有的神秘感,对人类同胞的忧和乐的同情的分有,以及积极实现存在中所固有的充分的自由和责任。在西方,经过许多世纪,哲学思想的发展转了一个圆圈。它从苏格拉底以前的希腊哲学家对有的本质的关心和苏格拉底对自我或人的存在的奥秘的批判研究开始。然后它  相似文献   
82.
这是加罗第最近在克雷蒙-惠朗大学的一篇报告。加罗第近几年来把黑格尔哲学的遺产的价值捧得很高,他指責斯大林所犯的“哲学錯誤”之一,就是拋弃了黑格尔的遺产。1962年,他发表四百多頁的一本著作《上帝已經死了》,对黑格尔哲学作出了他自己的分析。在这里譯出的这篇文章中,他所分析的黑格尔邏輯学中的“矛盾”和“总体”的問题,就是“二”和“一”的問題。加罗第說,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以总体为中心范畴,这个体系始于絕对的总体,又以絕对的总体告終,所以是思辨的、唯心主义的,是一种神学的世界观。至于以矛盾为中心范畴的黑格尔的方法,則只要把它唯物主义地顛倒过来,就具有科学价值,因为这是經现代各门科学发展的成果所証明的辯証法。加罗第用了物理学、生物学和美学上的一些例子,駁斥了黑格尔的带有神学性质的总体概念,认为矛盾不是总体的环节,反之,总体乃是矛盾的环节。他主张对正在产生的总体而言,矛盾是第一性的,但他认为用辯証法的矛盾处理問題的目的,在于找到具体生动的和諧,这也就是辯証法的最大的优越性。加罗第借口冲破“教条主义”,借口反对辯証唯物主义給科学研究规定各种“清规戒律”,号召不怕不断地对科学結論作最根本的修正,却不肯定辯証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的永远普遍有效的真理。他把相对說成是絕对的,而排斥了相对之中的絕对的东西。同时他强調辯証法是自由的內在规律和創造的內在规律。这种創造的自由,就是通过对事物之間的矛盾的处理而求得一个新的协調的总体。所以,加罗第在本文中所鼓吹的,实质上乃是主观主义和詭辯論,是矛盾調和論。  相似文献   
83.
近几年来,我们党作了巨大的理论工作。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给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宝库带来了特别重大的贡献。达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一系列对共产主义建设实践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新原理和结论。这些结论之一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由于社会主义的完全和最终的胜利而转变为全民国家。达一结论完全建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理之  相似文献   
84.
火車开到幸福来, 我社人民心花开。火車飞奔在鉄軌上轰轰响, 和我們的歌声組成大合唱。火車带来毛主席的慈爱, 領袖对我們更加关怀; 火車带来北京的光芒, 人民公社越来越富强。火車带来灿烂的阳光, 浩瀚的原野昼夜发亮; 火車带来永恒的春天, 园圃的花朵再不雕残。  相似文献   
85.
天山山麓     
次冬未冬冬咤卜‘,乍,!‘落争卞落冬卞乳卞取,不你的越栽厦丰富,天山山麓实可亲,看不完来数不尽,天IIJ山麓宝无穷。 ‘、确‘,闷‘,破‘、明.,月.,毛,司‘,洲‘、月‘,心.,七,砚‘、破‘、云‘、破‘一_之写试‘,试‘ 我们大家的愿望, 就是多多炼跌纲。 齐心团精努力于,从高炉中取出了那能果乏叮臂膀。缺和纲成千百吨。从你咨处挖出的,现时在你的身_卜,各种战斗齐展开;今天在你的胸前,剔澎渔羊花放光彩。现在已在你身_E,展开激烈的斗乎。大家挽起了衣袖,准备去放那卫星。耀目煤炭在冈光,工业建段很需耍,缺和铜都无限量。我侧从你脚下掘进.…  相似文献   
86.
Pigeons were punished with mild shock for pecking during one of two components of a multiple schedule. They eventually recovered so that they pecked at the same rate during both components. In one experiment they were extinguished after recovering. When punishment was maintained during extinction, they extinguished faster during the punished, than during the unpunished component. When punishment was stopped during extinction, they extinguished faster during the unpunished than during the previously punished component. In another experiment, punishment was programmed first during neither of the two components, then during one, then during both, and finally during the other component. The extent of recovery decreased with each successive cycle. It is concluded that, if transient emotional states are ignored, reward and punishment are symmetrical in their effects.  相似文献   
87.
根据德国统一社会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长期以来就在着手编写《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大纲》。负责编写这本《大纲》以及领导这个编写集体的有一个委员会,其成员有:柏林的克莱因教授,耶拿的门德教授,柏林的莱因哈特博士,莱比锡的赛伊德尔博士,柏林的叔巴特博士、斯梯列博士和乌尔利希博士。领导这个委员会的是门德教授和乌尔利希博士,编写委员会秘书处的秘书是柏林的考夫霍尔特。编写委员会下面共有五个编写组,这五个组是适应这本大纲的五个时期而成立的。这五个组  相似文献   
88.
赫拍特·费格尔(Herbert Feigl)是逻辑实证主义这一流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但是,他却宣称:他自己一直是一个实在主义者,他一直在一些问题上同该派的其他成员有“分歧”。在这篇文章中,费格尔从实在主义的观点讨论了下面几个维也纳学派的问题: (1)他认为,维也纳学派除了承认认识的意义之外,还承认了感情的意义。维也纳学派所强调的,只是不要把认识的意义同感情的意义混同起来,也不要把形式的逻辑的意义同事实的意义混同起来。 (2)他认为,把命题的意义限制在命题的证实性上是错误的。按照维也纳学派的说法,全称命题是不能完全证实的,而特称命题是不能完全否证的,那么,既包含全称量词又包含存在量词的命题就是既不能完全证实的又不能完全否证的,因而就是无意义的。但是,既包括全称量词又包含存在量词的命题在科学中却是很多的。还有,如果把命题的意义等同于命题的证实方法,就必须把关于过去历史的命题如“西塞罗作过公开演说”,看作关于现在或将来的命题;这是荒谬的。费格尔认为:在石里克的著作中,的确有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这样的话;但是,石里克所说的证实,既包括直接的证实,也包括不完全的证实。费格尔认为,英国的逻辑实证主义者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所提出的可证实性理论是错误的。 (3)维也纳学派接受了巴克莱、休谟的传统,把一切存在都限制在直接的经验。费格尔认为,这是错误的。他认为,这就不能承认事物的独立存在和旁人的存在,这就要走到唯我论。他认为,关于事物与旁人的存在的命题,是可以通过类似推理得到的,是几率性的真命题。 (4)他认为,维也纳的哲学家三十五年来已逐渐改变了他们的观点,有些人现在已经接受了实在主义的观点。费格尔在批评维也纳学派的同时,却也提出了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例如,他甚至认为,彻头彻尾的宗教上关于神的论断也是有事实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89.
这是一篇探讨辩证矛盾的结构的文章。本刊已经发表了两篇有关这个问题的译文(参见本刊一九六四年第十二期Ф.Ф.维亚克列夫的《辩证矛盾的结构》和一九六五年第八期С.Г.鲍尔赫夫的《关于辩证矛盾的结构问题》)。作者认为在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中一般采用的那种把矛盾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差别,②差别转变对立,即发展了的矛盾,③矛盾的解决)是根据马克思在《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一个思想来的,但是对这个思想作了不正确的理解,因而在上面提到的三个阶段中,“双重的有区别的存在”和“矛盾”(马克思语)都不见了。作者认为马克思在那部手稿中表述的矛盾的结构“显然是同黑格尔的图式相似的”(黑格尔的“本质篇”),但究竟相似到什么程度?联系这个问题,作者在本文中对辩证矛盾及其结构这个问题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文章分三部分,分别地谈到黑格尔、马克思和列宁是如何理解辩证矛盾及其结构的。最后,他得出五点结论。请见本文第28页。作者在文章末尾,指出罗森塔尔在他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辩证法问题》一书中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在阐述矛盾的结构时,都没有谈到矛盾的内在水平和外在水平、每个矛盾发展的特点等重要问题。而这个缺点已被发现。例如Ф.Ф.维亚克列夫的著作和文章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作者也不完全同意维亚克列夫的看法,认为他把对立面统一的意义夸大了。  相似文献   
90.
〔译者说明〕这篇文章是专门讨论控制论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规划、领导和组织工作中的应用问题的。作者认为,控制论的方框开关方法、模型理论、多稳定系统理论和信息论都可以应用到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规划、领导和组织工作中。从这里我们看到一种倾向,即:企图完全用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有下列几点:第一、作者认为,可以应用方框开关方法来简化国民经济系统的调节区间,使系统成为一个发挥最大作用的整体,而这在实践方面就意味着简化管理工作,节省费用与劳动力。第二、可以应用模型理论来模拟经济过程。经济模型有两类,一为经济的信息模型,一为经济-数学的功能模型。前一类说明劳动力、物资和金融的流动,后一类反映国民经济的一切基本功能的统一和相互作用。第三、据说,把多稳定系统理论应用到国民经济管理工作中来,就意味着作为母系统的国营联合企业给予作为子系统的各个企业以相对独立,也就是说,母系统的调节器只管母系统与它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而不管这些子系统本身的过程。第四、坚持一种已采用的调节器的结构与工作的方式方法,使调节器不随着调节区间发生的改变而改变,阻碍系统的继续发展,这是官僚主义的一种标志。官僚主义是可以用控制论来克服的。第五、作者认为,国营联合企业的领导者及其管理人员所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也是一个要求信息、组织信息通道、利用和存储信息的问题,他们应该设法去掉信息传递中叠加的干扰成分,科学地构造信息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