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7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18年   16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9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21篇
  1965年   26篇
  1964年   17篇
  1963年   16篇
  1959年   25篇
  1958年   71篇
  1957年   74篇
  1956年   52篇
  1955年   43篇
  1954年   62篇
  1953年   50篇
  1952年   56篇
  1951年   40篇
  1950年   43篇
  1949年   19篇
  1948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引言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已遍及全球。大多数西方国家如美、英、法,习惯饮用咖啡;大多数东方国家如中、印、日,习惯用茶。还有一些国家喜欢饮含少量咖啡因的可可,“瓜拉那”等。据估计每年世界咖啡消费量已超过400万吨(Rokeitson,1978)。茶在中国的消费,也从1965年的43000吨,上升至1976年的139000吨(“中国经济年鉴”,1981)。为什么全世界范围内这样普遍地饮用咖啡和茶呢?原因是这些饮料中的咖啡因能提神解劳,提高感觉敏锐度和反应速度,使思路畅通,延长智力劳动的时间。如Nash(1962)的研究表明,咖啡因有助于成对联想学习,听觉材料的及时回忆,以及完成不完整的句子。但是近年来人们发现,咖啡因对人体有有害的作用。摄入咖啡因后,其中的甲基黄嘌呤  相似文献   
32.
萨特尔写的《辩证理性批判》(1960)实际上是他历史论的第一卷。这是一本令人兴奋而又晦涩难懂的著作,它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析连接着离题万里的议论,天才的见解埋没在曲折的思路和叙述的沙漠中,人们总是无法弄清楚他是朝着哪条道路行进。在进行综合的崇高意愿背后,该书还显示了它的抱负:“对历史的认识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可能的?在怎样的范围内,那些被揭示的联系是必要的?什么是辩证的理性?”(第135页,以下未注书名的均指《辩证理性批判》)这种计划表面看来是康德主义的,但它的新颖性又说明它是来自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这本著作注意的就是这两方面要求的结合。这位战士和介  相似文献   
33.
Contingengy-specifying stimuli (CSSs) can function differently than discriminative stimuli. Rather than evoking behavior due to a history of discrimination training, they alter the function of other stimuli and, therefore, the behavioral relations involving those stimuli. CSSs can alter the evocative function of discriminative stimuli, establishing operations, and conditional stimuli, as well as the efficacy of reinforcing and punishing stimuli and of stimuli that can function in second-order respondent conditioning. The concept of function-altering CSSs has implications for such areas of interest as stimulus equivalence, the terminology involving "rules" and "rule-governed behavior," and the way in which behavior analysts view the effects of such basic processes as reinforcement and punishment.  相似文献   
34.
Pigeons' responses were reinforced on a variant of a mixed variable-interval extinction 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 in which the transition to the higher reinforcement rate was signaled by a trace stimulus projected on the response key prior to the onset of the component correlated with food delivery. In the first of two experiments, the duration of the trace stimulus preceding the component correlated with food delivery was varied from 1.5 to 50.0 s and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the reinforcement frequency in the same component was varied from 10 to 60 reinforcers per hour. Pigeons pecked at the trace stimulus preceding the onset of the component correlated with food delivery even though responding was not reinforced in its presence and only one of the changes in reinforcement rate (i.e., from extinction to reinforcement) was signaled. The rate of pecking during the trace stimulus was a function of its duration but not of the reinforcement frequency in the following component. Higher rates generally occurred at the shorter trace-stimulus durations. Component responding following the offset of the trace stimulus was under discriminative control of the trace stimulus whether or not responding occurr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trace stimulus.  相似文献   
35.
本文着重反映了当前苏联实验心理学发展的一些情况,强调了心理学实验联系实际的意义:强调了马列主义学说的指导作用;强调在科学知识的总体系中,实验占有光荣的地位以及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利用新的枝术成就:强调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等。并对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代表了当前苏联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36.
动机过程影响儿童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迁移和使用,但与教育有关的动机概念仍难以捉摸。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心理学家C.S.Dweck利用社会-认知框架中的最新研究,描述了适应和适应不良动机模式,提出了一个以研究为基础的动机过程模型。这个模型表明儿童在认知任务中所追求的特定目标如何决定他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反应、如何影响他们认知操作的质量。Dweck认为这种探索对改变适应不良动机过程的干预的设计和实践有重大意义。她根据这个模型解释了动机对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的影响,她观察到以经验为基础的干预可以防止当前的这种成绩差异。  相似文献   
37.
戴利达先生提出的问题无可辩驳地证明,我就本文和本文诠释的说明,在针对戴利达的众所周知的立场方面,没有达到目的。我很难理解他向我提出的问题。但我将努力去做到这一点,就象一个希望理解和被理解的人那样。我绝对看不出这种努力何以属于形而上学时代或更进一步属于善良意志的康德概念时代。我的思想,我已经在包括巴黎的讲演在内的讲演中说得很清楚:“善良意志”对我来说意味着  相似文献   
38.
在近几十年来对青年学生道德理想的研究中,苏联心理学积累了有关其内容、结构,机能、年龄特点及其形成规律的丰富科学资科。在马列主义学说基础上,这一问题的范畴结构得到根本的革新和完善。现已查明了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发生的社会经济变化影响下,成长中一代道德理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倾向。人们研究了主要学习科目和一些教育措施在道德理想形成中的作用;查明了道德理想与个性的最重要成分和特征的关系,以及道德理想对学生行为的调节机能。研究道德理想的方法也在理解道德理想的新的理论概念基础上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39.
艺术心理学的问题属于那些使心理学和美学彼此交叉的和二者相互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解决,并且研究得很少。这两种科学之中究竟是哪一种首先对这些交叉问题的现状负责呢?研究这些问题中的主要作用究竟属于哪一种科学——属于心理学还是属于美学呢?那些纯方法论的见解要求承认,这种主要作用属于心理学。诚然,在心理学  相似文献   
40.
一、什么是流行在我们的社会里,差不多在每个时期,都有时髦的服装、歌曲、体育、语言等等。所谓流行现象就是某种事物由于被人们采用而逐渐推广,生根以至消灭的一个过程。而这些事物能否成为流行现象,则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下述的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流行项目的特点和它的普及现象。1.流行的特点所谓流行现象是从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装饰、化装、直至音乐、绘画、文学、科学、思想(把这些称作流行项目)为止,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都能看到的,而且它们都是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人们的所谓“新奇”“珍贵”的印象。这就是说,作为流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