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12篇
  1970年   11篇
  1969年   8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creativity. However,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mechanism of this relationship.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findings, we hypothesized a conceptual model and test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the creative process engagem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creativity. One hundred and ninety‐eight undergraduates in Malaysia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nd completed an online measure of openness to new experience, creativity,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the creative process engagement.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people who scored high on openness reported high intrinsic motivation. The high motivation enhanced engagement in creativity‐related activities, which in turn, improved self‐rated creativity. The findings not only shed light on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in the openness‐creativity linkage but they als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creative process engagement in the linkage. Together, the study extends the effect of personality trait on creativity and offers a new direction for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92.
目的及方法: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数据,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中国民众公平感对社会认知的作用,及经济因素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第一,公平感越高,则社会冲突感越低,外在政治效能感越高,越倾向于对社会不平等进行内部归因,即对于社会的整体认知更加积极; 第二,经济因素能调节公平感与社会不平等内归因的关系,具体而言,经济水平越低,则公平感对于社会不平等的内部归因正向预测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93.
研究旨在从具身认知视角重新建构概念熟悉度、概念掌握度及名词具身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探索了具体名词的具身性与概念掌握度的关系。借助Amsel等(2012)的调查结果和MRC心理语言学数据,采用逻辑演绎与回归分析结合的建模法构建了376个具体名词的具身性与概念掌握度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具身认知能力假设。结果表明,对象概念的在线加工过程呈现出一个较长的“停滞期”,反映了认知主体的具身认知潜势。  相似文献   
94.
自精神分析学诞生以来,其发展进路经历了自我革命、客体关系革命、自体革命、关系革命和神经科学革命。英国独立学派是客体关系革命的主要发起者和中间力量,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内部的“论战”,并在规模以及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方面都取得重大发展。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师以开放和折衷的态度批判性地汲取各种现存的精神分析观点,形成不同于克莱因学派的客体关系思想,并表现出独立性、开放性、关系性和真实性的内涵与特征。温尼科特、费尔贝恩和巴林特是独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建构出独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促使精神分析范式从一元驱力模式转向二元客体关系模式,推动了客体关系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后续精神分析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95.
运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方法对小样本多维项目反应理论(MIRT)补偿性模型的项目参数进行估计,尝试解决传统参数估计方法样本数量要求较大的问题。MIRT双参数Logistic补偿模型被设置为二级计分的二维模型。首先,模拟二维能力参数、项目参数值与考生作答矩阵。其次,把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两个因子在每个题目上的载荷作为区分度的初始值以及题目通过率作为难度的初始值,这两个指标的初始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集成100个神经网络,其输出值的均值作为MIRT的项目参数估计值。最后,设置2×2种(能力相关水平:0.3和0.7; 两种估计方法:GRNN和MCMC方法)实验处理,对GRNN和MCMC估计方法的返真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样本的情况下,基于GRNN集成方法的参数估计结果优于MCMC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检验儿童青少年正念量表(CAMM)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为青少年正念研究提供科学工具。方法:选取310名中学生(样本1)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选取309名中学生(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效度、增量效度和信度分析。结果:中文版CAMM抽取2个因素最为合适,并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增量效度及较高的信度。结论:中文版CAMM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使用。  相似文献   
97.
拼音文字文本阅读研究发现,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多的跳读发生、向前眼跳幅度更长、回视次数更多。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了老年人阅读的“风险阅读”策略。为探究在中文阅读过程中老年人的加工特点以及与拼音文字阅读的策略异同,实验采用镜像和正常两种方式呈现文本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中文阅读过程中,相较于青年人,老年人的跳读率更低,向前眼跳幅度更小,采用的是一种更为谨慎的阅读策略。在镜像呈现的条件下,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的跳读率没有显著差异,在正常呈现的条件下,老年人的跳读率显著低于青年,表明在汉语阅读中老年人采取更加谨慎的阅读策略与其副中央凹加工能力下降,以及汉语与拼音文字两种不同书写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关。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复现性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实证研究难以重复验证,信度较低。大量研究使用多层技术,但只报告整体信度,导致研究可重复危机。基于各种信度系数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理论,以二层模型为例,总结多层信度计算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检索应用情况,并用MPLUS进行实例演示,最后讨论单层信度估计存在的偏差及分层估计的好处。总之,对多层数据进行分层信度估计是很有必要的,可消除因测量工具缺乏信度而导致的研究不可重复。  相似文献   
99.
前瞻记忆是指现在对将来某一段时间要做的行为的记忆。采用情绪图片作为诱发材料,研究了在情绪刺激下前瞻记忆任务以及前瞻记忆TAP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正性情绪组成绩显著高于中性情绪组和负性情绪组; 前瞻记忆TAP效应在正性情绪和中性情绪下显著,负性情绪下部分显著; 在不同情绪效价影响下,语义—语义组、语义—知觉组、知觉—知觉组以及知觉—语义组的前瞻记忆成绩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学业成就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 10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习投入在中学生良心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良心及各维度与中学生学业成就、学习投入均呈显著正相关;(2)学习投入在良心及其责任心、孝敬心、宽恕心、诚信心、是非心维度与学业成就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表明中学生良心及其上述维度可通过学习投入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