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More and more organizations have applicants who com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these cultural backgrounds matter for applicants' self‐presentational behavior (i.e., faking). If applicants come from China, can organizations assume that they will present themselves modestly, as suggested by Chinese norms? Or should organizations assume that there will be much self‐presentational behavior due to the high unemployment rate, at least among Chinese graduate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obtained data from 307 Chinese applicants on their self‐presentational behavior, using the 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 to ensure anonymity. We compared these data with similar data se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witzerland, and China. Contrary to the proposed modesty hypothesis in Chinese samples, perhaps due to high unemployment, self‐presentation was as prevalent in Chinese samples as in American samples.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讨大学生竞争人格内隐观的结构特点,该研究以内隐人格和词汇学假设作为研究的方法学基础,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竞争人格特征调查表,然后对554名大学生被试竞争人格的内隐观进行正式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同竞争人格特征的前十位是有进取心、自尊心强、不甘落后、积极主动、不服输、自信、敢于拼搏、执着、好胜心强、勤奋努力;(2)大学生竞争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的因素结构;(3)大学生竞争人格内隐结构中有四个因素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一年级大学生有三个因素显著高于其它年级,有一个因素显著低于三、四年级。  相似文献   
23.
面对海量网络新闻,直觉或自动化加工过程在信息可信度判断中起重要作用,而与报道人物相关的社会类别信息是重要认知线索。本研究基于社会分类理论,探究网络新闻报道人物的社会分类维度及其与信任知觉的关系。以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取层级分类任务对预备实验中得到的128个人物群体词语进行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新闻人物的社会分类涉及社会地位高/低,社会距离远/近,传统/非传统三个维度,且后两个维度对信任知觉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人们对网络新闻报道人物的认知方式,拓展了信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4.
大学生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倾向性道德敏感是个体敏锐觉察和解释道德问题的反应倾向性.在文献梳理、理论建构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以622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倾向性道德敏感性的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倾向性道德敏感由移情内疚、惩罚倾向、移情烦扰、觉察频率、共感想象等五个因素构成,本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25.
承认宗教学的科学性,以辩证反映论的科学方法来建设宗教学理论,并对宗教学理论及其建设持辩证反映的态度,这就是宗教学理论的科学观。明确以科学性为根本性的宗教学理论科学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大学生成就需要、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测量方法对312名大学生的成就需要、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上趋向于选择问题解决、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而不是自责、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自尊水平的高低对每项应对方式的选择都有显著影响,而成就需要的高低只对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除了求助方式外,其他应对方式均不存在性别差异。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方式。  相似文献   
27.
侯晓晖  岑国桢 《心理科学》2011,34(6):1441-1447
大学生作弊问题正备受关注,因为这与大学之崇高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相悖,且危害教育公平、降低高等教育公信力。本文就国外心理学领域对该问题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从大学生作弊流行率、影响因素、防范措施以及有关理论方面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进而就关于作弊的分类及类型、性质和模型解释诸重要问题做了探讨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8.
中学生道德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岑国桢  李胜男  王丽 《心理科学》2003,26(6):983-987
按Carolyn Saarni对儿童在社会交往和情绪问题上应对策略的研究,在小样本初测基础上,以124名我国中学生为被试、以道德问题情境故事作为刺激材料、对他们的道德问题应对策略之选择及其相应的内心体验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道德问题应对策略有五类,他们大多能选择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策略,不同年级和面对不同道德问题时他们的选择会有差异,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时他们会有不同的内心体验,在“角色投射”时他们的内心体验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29.
道德敏感性是对情境的道德含意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是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道德敏感性与个体对情境的自动化加工及其伴随着的直觉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境的背景与特征,个体的角色卷入、道德图式以及人格特点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体的道德敏感性。道德敏感性研究已在儿童早期发展、职业伦理以及测验方法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但其理论构建仍需进一步完善、深化,与教育干预密切相关的发展研究有待加强,研究方法也需拓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30.
以20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两个无结构性问题,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情境问题特征和呈现方式对个体道德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近性、后果可能性等问题的道德强度特征不同程度地影响特定情境条件下被试对无结构性问题的道德敏感;问题呈现的道德框架变量在部分场景中影响被试对无结构性问题的道德敏感;女性被试总体上表现出更高的情境性道德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