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9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1.
赵显  李晔  刘力  曾红玲  郑健 《心理学报》2012,44(5):614-624
以真实商标图案为条件刺激, 情绪图片为无条件刺激, 探索无条件刺激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关联意识对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的影响。实验通过结合四图再认测验与基于项目分析, 对关联意识的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 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只发生在无条件刺激长呈现水平与无条件刺激强效价水平; 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的产生需要基于被试的关联意识。关联意识在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不支持评价性条件反射的内隐错误归因机制及联想-命题评价模型的相关论断, 部分支持命题性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812.
高笑  王泉川  陈红  王宝英  赵光 《心理学报》2012,44(4):498-510
虽然目前大量研究基于Vitousek和Hollon (1990)提出的饮食失调认知模型对胖负面身体自我图式者或饮食失调者的注意偏向进行探讨, 但对其注意偏向的成分仍未得出一致结论, 且尚无研究查考其时间进程特点。研究采用更具生态效度的身体图片为实验刺激, 刺激呈现时间2000ms, 采用传统经典的点探测范式与眼动追踪技术结合, 探讨胖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身体信息注意偏向成分的时间进程。基于前人的工作(Castellanos et al., 2009; Garner, Mogg, & Bradley, 2006), 研究考察了四个眼动数据: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首视点潜伏期偏向分数、首视点注视时间偏向以及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 系统探讨了注意定向、探测时间、最初注意维持/回避以及总体注意维持/回避。眼动数据发现, 胖负面身体自我图式者对不同身体图片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模式, 对胖图片为注意警觉—维持模式, 具体表现为早期加速探测、注意定向, 以及最初的注意维持和总体注意维持; 对瘦图片仅为注意警觉, 具体表现为早期加速探测; 行为数据支持实验组对胖图片的注意维持以及对身体图片的注意脱离困难。该结果部分支持Vitousek和Hollon (1990)的模型, 即负面身体自我图式能够易化对图式一致信息的加工, 而未发现对图式不一致信息的回避或抑制。  相似文献   
813.
失眠已成为现代人群中的一种高发健康问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以其数据采集便利性和无创性, 成为失眠研究的主要成像手段之一。基于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发现, 失眠患者存在前额叶、颞叶、前扣带回、脑岛等认知-情绪神经环路的异常。大尺度脑网络是涵盖多个脑区、功能相对单一的大脑结构。失眠患者存在默认网络、突显网络、认知控制网络和负性情绪网络内部活动与连接异常, 而且呈现出以默认网络为核心, 包含认知控制网络、突显网络、负性情绪网络的网络间连接异常模式。此外, 结合症状、治疗和大尺度脑网络的视角, 可为失眠的“精准治疗”提供神经理论依据。未来研究可结合大数据和多模态分析技术, 验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已有发现。而失眠的纵向追踪和队列研究会有利于进一步阐释失眠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814.
传统观点认为, 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是同一连续体的对立两级或者负相关的独立二维结构。但近期研究表明, 这二者关系并非那样简单, 在特定情境下它们也许存在一种适度的正相关性。首先, 回顾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 以及这二者关系的认知演变; 然后, 基于情绪与认知整合框架, 采用资源守恒理论和道德平衡理论探讨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的互动关系; 最后,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如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二者互动关系的边界机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验证这二者之间互动关系、基于潜增长模型探讨这二者关系的动态变化、以及深入探讨这二者互动关系的管理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815.
越轨创新行为是破除创新瓶颈, 摆脱“创新者的窘境”的有效手段, 是新时代创新的重要途径。目的的合理性和行为的偏离性, 使越轨创新行为同时具有了“忠诚”和“叛逆”的色彩。以越轨创新究竟是“忠诚”还是“叛逆”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 分别从越轨创新行为的测量、形成机制和影响效能角度构建了一个围绕越轨创新行为的系统性研究。子研究1:基于创新过程视角, 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下越轨创新行为的结构维度, 开发本土化量表。子研究2:分别从个体、领导和组织三个层次、动态探讨越轨创新行为的形成机制。子研究3:基于事件系统理论, 从越轨创新成功/失败两方面, 构建和验证越轨创新行为对组织效能的影响机制。三个子研究相互联系并逐步递进。理论贡献在于深化学术界对越轨创新行为的理解, 推动越轨创新理论的构建, 并且拓展越轨理论、创新理论、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及事件系统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816.
舌尖效应是一种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的单词提取失败现象(Tip-of-the-Tongue, TOT)。本研究通过TOT回溯问卷和日记记录方法对青年人和老年人进行了为期28天的追踪, 考察了自然情境下舌尖效应认知年老化的发生特点及机制。结果表明:(1)自然情境下TOT存在认知老化现象, 老年人TOT发生频率比青年人更高; (2) TOT发生时, 个体存在替代词和语义相关信息的提取, 且青年人比老年人产生了更强烈的兴奋感和疲惫感的元认知体验; (3) TOT发生后目标词几乎都能获得提取, 老年人TOT的解决时间比青年人长, 但其解决率无年龄差异。TOT的解决时间受目标词熟悉性、是否存在替代词和个体主观体验的认知和元认知因素影响。(4)对TOT认知状态和元认知状态的记录会影响后续发生TOT的状态, 且延长其解决时间, 表明被试付出了更多努力和时间解决TOT。TOT的认知状态和元认知状态的因素都对TOT的解决时间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17.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进行历时三年五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儿童阅读流畅性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低年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呈非线性发展,其中一年级快速发展,二、三年级时进一步发展,但发展速度变缓,起始水平低的儿童其后发展速度快,表现出补偿模式;句子阅读流畅性呈线性发展,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随时间逐渐增大,表现出马太效应;(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关语言认知技能后,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预测儿童三年级时阅读理解水平,而句子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不能预测,但发展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说明字词阅读流畅性和句子阅读流畅性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相比句子阅读流畅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且两者的发展速度均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18.
在多媒体学习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究通过教学设计诱发的积极情绪能否达到增进教学效果、促进学习的目的。但诱发的积极情绪究竟能否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主观感受,以往实证研究的结果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多媒体学习背景下诱发的情绪对学习者学习效果和主观感受的影响。研究共纳入文献21篇,在积极情绪、保持成绩、迁移成绩上分别生成了24个(2454人)、28个(2658人)和27个(2447人)独立效应量。结果发现:相对中性情绪组,积极情绪组的确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情绪(d=0.64),学习者的保持成绩(d=0.25)、迁移成绩(d=0.30)、心理努力(d=0.21)和学习满意度(d=0.42)也更高;诱发的情绪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积极情绪诱导方式、外诱材料类型、呈现步调、学习材料时长的调节。  相似文献   
819.
马捷  窦皓然  庄茜  尹冬雪  雷明  高超  张引  刘强  赵光 《心理学报》2018,50(2):143-157
背景线索效应是指在视觉搜索中由于场景的重复曝光而产生的行为便利。而以往研究关注于刺激的欧式性质所代表的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然而在视知觉加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拓扑性质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仍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因此, 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 通过操控不同场景中刺激的拓扑性质或欧式性质的变化, 考察拓扑性质与欧式性质两种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调制。结果发现:(1)拓扑性质和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均可促进行为反应, 获得背景线索效应; (2)视觉学习机制对拓扑性质的重复性更加敏感, 并且拓扑性质与目标之间联结关系的稳定性相对于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稳定性对于背景线索效应的获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0.
聂春艳  汪涛  赵鹏  崔楠 《心理学报》2018,50(12):1438-1448
文化混搭产品因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符号的同时呈现, 可能导致母国文化的完整性与生命力受到威胁, 引发外国文化入侵母国文化的感知进而降低消费者的产品评价。本研究从文化混搭产品的营销传播视角出发, 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 探讨了不同信息表述框架策略的采用会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文化入侵感知进而影响他们对文化混搭产品的评价, 并重点探究了它可能存在的两个边界条件, 即消费者的比较焦点和企业的不同解释策略。两个实验的结果不仅再一次验证了前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 即文化混搭产品采用“外国文化-母国文化”的框架策略时, 会使消费者产生外国文化改变了母国文化的感知, 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要显著低于采用“母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框架策略, 其中感知文化入侵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深入揭示出上述的这种不同文化混搭框架效应只有在启动的是消费者的差异性聚焦以及企业采用的是属性解释策略时才存在, 而当启动的是消费者的相似性聚焦以及企业采用关系解释策略时, 这一效应将会消失。本研究不仅深入剖析出了引发消费者对文化混搭现象产生排斥性反应的内在机理, 拓展了前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也为企业的文化混搭产品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有用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