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5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225篇
  4121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892.
    
Autistic children tend to show divergent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controversies exist regard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processing.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ze and categorize the current theories and evidence related to hypo- and hyperarousal accounts 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utism. The hypo-arousal account proposes reduced motivation or sensitivity to process social information and is supported by behavioral, eye-tracking, and neuroimaging studies. Recent evidence has challenged this account,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eye gaze in interpreting the hypo-brain activation. The hyperarousal account posits that social context could evoke anxiety and discomfort in autistic children, which could interfere with their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esult in social avoidance. Mos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studi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ut some studies have included adults since autism is a lifelong condition. Here, we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arousal patterns in autistic children when developing individualized supporting protocols.  相似文献   
893.
多级语义量词对心理测量适合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适合心理测量使用的语义量词等级数目而进行了本实验。实验采用自编《词义理解简明量表》,通过180名士兵对多级语义量词的区间赋值和点赋值,对不同等级语义量词模糊度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1)区间赋值范围与点赋值95%、99%可信区间无显著差异;(2)语义量词内序列蓑系与自然语言的序列关系基本一致,但词与词赋值区间并不完全等距;(3)三级与六级、七级语义量词的模糊度差异显著,六、七级语义量词模糊度高,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合用于士兵心理测量。  相似文献   
894.
岑国桢  王丽 《心理科学》2005,28(3):518-522
以小学5年级和初中3年级的71名学生、他们的78名家长和71名教师为对象,以“声誉损害”、“财物损坏”、“人身伤害”三类内容为故事刺激材料。设置“不知道犯过者”、“不揭发犯过者”两种背景,从公正判断和理解判断两方面比较考察了他们的可交流集体责任观。结果表明,在可交流集体责任的公正判断上教师明显较少;在可交流集体责任的理解判断上教师和学生更为能够理解接受;两种背景和三类内容对可交流集体责任观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5.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年Ⅱ型糖尿病人的记忆损伤特征。研究选取病人和对照各30人,控制年龄(65岁以下。病人组平均53岁,正常组52岁)、教育水平和相关疾病等因素。测试数字符号、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动作记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4项认知任务。结果发现:(1)病人组数字符号测试显著低于正常组;(2)在支持性条件记忆自由回忆中,病人组在有动作演练的高语义关联和无动作演练的低语义关联项目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分离现象;(3)在线索回忆中,病人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4)两组数字工作记忆广度、无意义图形再认的成绩无差异。根据SPT(subject—performed task)研究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中年Ⅱ型糖尿病人记忆的一般性信息加工能力未表现出受损,但特异信息加工受到损伤,并可能预测随年龄及病程进行而表现出一般性信息加工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896.
航线飞行安全文化特征评价方法的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航线飞行管理态度调查量表(FMAQ2.0,国际版),旨在通过对中国航线飞行员试用结果的分析考察FMAQ2.0的因素结构及其在评价中国航线飞行安全文化特征的有效性。本量表主要由基本工作态度、飞行管理态度、自动化驾驶态度三个分量表所构成。在对来自国内四大骨干航空公司174名航线飞行员测试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提取出了组织信任度、工作满意度、交流协作、权力梯度、风险意识、自动化依赖和自动化认识等七个表征现代航线色行安全文化特征的主因素。研究结果初步表明,FMAQ2.0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能够作为评价和分析航线飞行安全文化特征的工具。  相似文献   
897.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机制及实验范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平  李英武 《心理科学》2005,28(5):1159-1161
近年,情绪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作用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备受关注,相继产生了多种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本文旨在对现有的国外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同时对其影响机制和实验范式的演化及发展趋势进行概要性展望,以期为未来情绪与决策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98.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铭心  雷雳 《应用心理学》2005,11(3):247-253
互联网上的信息服务为青少年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如何使青少年健康地进行网上冲浪,使他们在冲浪的过程中增强自律意识,就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互联网信息服务在哪些方面能够满足青少年的需要。该研究通过对3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开放性、客观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使用偏好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2)宜人性和外向性通过社会支持的三个方面间接地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使用偏好产生影响。(3)客观社会支持会影响主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水平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99.
李红 《世界哲学》2005,(6):13-15
罗伯特·布兰顿是当今美国哲学的后起之秀,他的代表作《清晰阐释》(1994)被誉为"理论哲学中的里程碑"、当代语言哲学中的哥白尼式转折.本文参考了西方哲学界对布兰顿的评价,简要介绍了布兰顿的学术历程和学术贡献,把布兰顿的基本主张概括为推论性实践的三个论题,即理性主义论题、实用主义论题和推理主义论题.  相似文献   
90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elf-centered moods on music preference without listening to music. Participants’ affective state (sad vs. happy vs. neutral) were experimentally manipulated through the mood induction procedure, and then their preferences for music were ascertained through self-reports. To understand participants’ internal motivations for their choices, we also asked them to indicate how appropriate he/she felt it would be to select the different music types as well as why they made such choice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articipants in a sad mood were inclined to listen to sad (and slow) music, those in a happy mood preferred to listen to happy (and fast) music, and those in a neutral mood did not consistently prefer to listen to neutral music. In addition, participants were averse to sad music when they were in a happy or neutral mood; while they showed no aversion to happy music when they were in a sad mood. In conclusion, individuals select valence-consistent music when they are in an autobiographical memory-induced mood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