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55篇
  121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8篇
  1969年   4篇
  196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唯识学者争论的第一个枢纽是关于“性体”之“性觉”与“性寂”的问题。在心性本净的理解上,唯识学主张自性涅槃,强调离染转依和修行工夫。熊十力抓住佛教唯识学的“性空”“寂静”做文章,以儒家的立场,强调“心性”不是“空”的,而是“实”的,不是“寂”的,而是“创”的,不是“静”的,而是“动”的,由“体”生发出“大用”,展开了“内圣外王”的系统,肯定了文化的建构。第二个枢纽是:“心体”是整全的、有机一体的,还是零碎的、拼凑集聚的;与此相关,道德理性的显发,道德意识的修养,是简易直捷、当下即是,还是繁琐复杂、委婉迂曲的?对于唯识学的繁复的“心”的分析,熊十力的评论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误读。他的思想路数是华严与禅宗,特别是宋明儒的。熊的目的是创造“仁心本体”“体用不二”“即体即用”的哲学体系,讲主宰,讲大用,确立德性本体的至上性、唯一性、真实性、能动性、创造性,当然不便讲缘起、依他,而必须讲本有、依自。  相似文献   
252.
20世纪30年代,广东省、广州市当局曾经查禁和取缔广州市的正一派道士开设的"正一"、"祈福"道馆(统称"喃呒道馆")。整个事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起于1929年12月,后因掌握广东实权的陈济棠的影响而中断;第二阶段起于1936年7月陈济棠在广东的统治垮台后,到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时结束。广东地方政府认为正一派道士开设商业性的喃呒道馆,借神生财和搞迷信活动,不是正规的道士,类似巫觋,应该取缔。而全真派道士致力潜修,为正规的道士,可以免受取缔,但也必须遵守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253.
Twenty normal and twenty aphasic subjects were tested for their understanding of implicit meanings of the French adverbs même (even), aussi (also), and surtout (mainly). Their sensitivity to the contextual appropriateness conditions of such items was analyzed in a multiple-choice paradigm requiring them to select from three figures the one which was best described by a sentence like "Show me the figure that is même (aussi, surtout) red." A global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aphasics' performance was inferior to that of the normal controls. Yet, th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sponse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subgroups of aphasics: the first produced responses identical to the normals' responses; the second seemed to ignore the adverb and systematically selected the figure with the highest amount of the asserted color; and the third produced responses identical to the normals' responses for surtout but had difficulties with même or aussi. As conc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hasics' performance and their scores on literal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ests, the data favor the dissociation between literal and pragmatic factors in comprehension. Finally, no clear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aphasia type and aphasics' performance, although three points are noted in the discussion: (1) all the conduction aphasics performed like normals, (2) among the Broca's aphasics, the one with the clearest agrammatic verbal output produced response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normals, and (3) there was no anomic patient in the second subgroup.  相似文献   
254.
汉英语义通达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双语表征进行了探索。实验考察了句末词呈现之后500ms内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内和语言间语义整合在语义一致和语义不一致两种条件下的P190和N400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显示,P190具有语言的形式加工效应,这种效应在汉英两种语言加工中有明显差异;而N400具有语义加工效应,汉英两种语言的N400模式相同。结果表明双话者两种语言的形态是分别表征的,而语义是共同表征的。  相似文献   
255.
为考察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学业自我和学业求助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415名初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知觉到的班级环境为团结向上型的学生在学习中易倾向为工具性求助而较少执行性和回避性求助;2)中学生在学业自我总分上得分越高,他们越倾向于工具性求助而较少执行性和回避性求助;3)中学生对班级环境的知觉会影响其学业自我发展,同时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会通过学业自我影响其学业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256.
元认知的性质、结构与评定方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元认知的性质、结构及评定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元”概念产生的哲学根源及其哲学涵义,以及元认知模型的基本特点;重点分析了元认知与认知的区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元认知有三个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认知调节;并总结了元认知评定的主要方法;最后对元认知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7.
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动词加工的ERP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名右利手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的同时,通过119个头皮电极记录其事件相关电位(ERP),以此来探讨表示身体活动的动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之间的加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00ms时窗,在左半球枕区附近,身体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比心理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在正走向上更小。在300~400ms(即类似的N400)时窗,动词类型效应出现在中线和左半球的更大的区域上,特别是中央区附近,身体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比心理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在负走向上更大。语言表征的神经生物学理论可以解释本研究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258.
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更多的收入会导致更高的幸福水平。心理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则显得谨慎一些,他们从多个方面考察了金钱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结论。研究表明,金钱能够通过人格、目标、动机、社会比较、适应与压力等中介变量对幸福感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该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加以改进,在心理机制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此外,本土化研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待于加强  相似文献   
259.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民初中国灵学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中国近代史和伪科学角度展开,在着眼于批判的基础上逐渐勾勒出其大体轮廓,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些研究在资料发掘与史实描述、分析视角与问题意识等方面,仍有补充和转换的空间。  相似文献   
260.
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充满了道德色彩,研究以善良人格概念及结构为基础,编制了中国人善良人格量表。研究根据已有的善良人格词汇对应编写具体条目,经过分析整合后初步保留29个善良人格条目,在此基础上研究招募960名被试,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建构了善良人格的二阶四因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善良人格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中国人善良人格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