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2篇 |
免费 | 128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7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163.
国外对受欢迎儿童的研究文献从1980年以来逐渐增多。主要的研究成果体现在两方面:影响儿童受欢迎的因素与受欢迎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从个体特征、互动水平、关系水平、群体水平研究了影响儿童受欢迎的因素及受欢迎儿童的特点。儿童受欢迎的研究方法从重视社会测量方法转向重视儿童对受欢迎的感知,避免消极提名,提出社交认知绘图方法。受欢迎儿童的研究能够为如何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165.
使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字判断任务,通过变化启动刺激(英文单词)与目标刺激(汉字)采用4个实验研究了中-英非熟练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63名。结果发现,当启动刺激(英文单词)的中文对译词与目标刺激之间的关系是翻译关系时,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两者之间是语义联想关系时,前者对后者没有显著的影响(实验二);当两者之间是形似关系时,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三):当两者之间是同音关系时,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第二语言只能借助其汉语对译词的词汇表征通达其语义概念表征,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Mroll(1994)的层次模型。 相似文献
166.
167.
儿童依“相似性”分类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分类结果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9岁儿童为被试,用6张主要是相同事物的多少有差异的刺激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全部呈现刺激图片和逐——呈现刺激图片,并且利用有无目标图的方法,来探讨儿童依“相似性”分类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分类结果的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依“相似性”分类的能力在提高。(2)按目标图分类方式的分类结果显著好于自由分类方式的分类结果。(3)逐一呈现刺激方式的分类成绩显著好于全部呈现刺激方式的分类成绩。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唯识学者争论的第一个枢纽是关于“性体”之“性觉”与“性寂”的问题。在心性本净的理解上,唯识学主张自性涅槃,强调离染转依和修行工夫。熊十力抓住佛教唯识学的“性空”“寂静”做文章,以儒家的立场,强调“心性”不是“空”的,而是“实”的,不是“寂”的,而是“创”的,不是“静”的,而是“动”的,由“体”生发出“大用”,展开了“内圣外王”的系统,肯定了文化的建构。第二个枢纽是:“心体”是整全的、有机一体的,还是零碎的、拼凑集聚的;与此相关,道德理性的显发,道德意识的修养,是简易直捷、当下即是,还是繁琐复杂、委婉迂曲的?对于唯识学的繁复的“心”的分析,熊十力的评论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误读。他的思想路数是华严与禅宗,特别是宋明儒的。熊的目的是创造“仁心本体”“体用不二”“即体即用”的哲学体系,讲主宰,讲大用,确立德性本体的至上性、唯一性、真实性、能动性、创造性,当然不便讲缘起、依他,而必须讲本有、依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