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07篇
  10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董妍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07,39(5):852-860
通过文献分析,结合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将学业情绪确定为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四个维度。以1731名初一到高三学生为被试,通过三次取样测试,编制了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的检验,表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应用本问卷对3588名青少年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初中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高中生,消极学业情绪少于高中生。男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女生,女生的消极学业情绪多于男生。研究表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是研究青少年学业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2.
朱磊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7,30(6):1363-1366
本研究借鉴Mitchell等人的图词归源和早晚归源任务,引发启发式和系统式加工,并引入知觉流畅性变量,试图在知觉层面上分离两种加工的底层工作模式。结果发现:(1)源检测具有相对脆弱性,成绩显著差于再认。(2)启发式加工和系统式加工在加工速度和底层工作模式上分离,启发式加工速度快,其工作模式似乎是对刺激的知觉流畅性进行阈下水平的解释与归因,而系统式加工速度慢,其工作模式似乎是对意义的分析与推理。  相似文献   
33.
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学业情绪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俞国良  董妍 《心理科学》2006,29(4):811-814,818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034名青少年(学习不良青少年506名),比较了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的学业情绪的特点。结果表明:(1)学习不良青少年的积极学业情绪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学习不良青少年的消极学业情绪显著高于一般青少年。(2)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在学业情绪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一、初二和高二、高三年级。(3)总体来说,男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女生,女生的消极学业情绪多于男生。  相似文献   
34.
青少年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菲  雷雳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73-879
该文介绍了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特点——假想观众和个人神化的概念和不同的理论模型,对这些模型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这两个观念和青少年心理发展某些关系(分离—个性化过程、冒险行为和抑郁等)的研究,从理论基础、测量工具等角度探索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的原因,最后从概念界定、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
元认知的本质与要素   总被引:110,自引:0,他引:110  
汪玲  郭德俊 《心理学报》2000,32(4):458-463
该文就元认知的本质和要素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对已有的相关观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元认知的内涵界定为“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认知调节”,并确定了元认知活动的三要素,即元认知技能、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论述了每一要素在元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并以元认知三要素关系示意图描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37.
匡常修道长,字和阳,道号圆觉子,别号一?道人,是全真龙门派分支崂山金山派第二十一代玄裔。匡道长生前任青岛崂山太清宫住持,还身兼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青岛市道教协会会长、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等职。匡老一生爱国爱教,精研丹道,传经讲学,弘扬武  相似文献   
38.
Based on career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the model of proactive motivation, the current research examined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models for the relations among future work self, career adaptability,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and employment status. A survey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graduates (N = 27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uture work self (measured at wave 1) had positive effect on employment status (measured at wave 3), with this relationship partially mediated by career adaptability (measured at wave 1) and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measured at wave 2).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future work self on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was stronger among the graduates who had a higher level of career adaptability. In support of the hypothesized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for individuals with a higher level of career adaptability, the indirect effect of future work self on employment status through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was stronger. These findings carry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job search behavior, career education and career counseling.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适应性自恋与病理性自恋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不同影响。方法:750名大学生完成了一套由自恋人格问卷(NPI)、病理性自恋量表(PN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组成的测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病理性自恋的二阶因子自恋易损性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恋易损性水平越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自恋夸大性和适应性自恋(自恋人格问卷,NPI)对心理健康的正向预测作用达到边缘显著,自恋夸大性和适应性自恋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病理性自恋的二阶因子自恋易损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而自恋夸大性和正常/适应性自恋可能对心理健康存在微弱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考试自我效能感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中介变量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田宝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4,27(2):340-343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的统计分析技术.依据Baron(1986)提出的确定中介变量的规则和标准.对265名中学生的特质考试焦虑、考试自我效能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考试焦虑,考试自我效能感和数学考试成绩是三个潜变量。结果表明,考试焦虑通过考试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对考试成绩产生影响,考试自我效能感对考试成绩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