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80篇
  110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了解保健干部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对2003年~2005年湖北省830名保健干部健康体检结果和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是影响该人群体检指标的主要因素。为了健康,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很有必要,这给该人群的健康促进工作指明了重点。  相似文献   
992.
人类胚胎伦理地位的道德两分法不具有合理性,应该从人类胚胎是“人的不完全态”着手分析他的发育连续性,并相应的考虑他的伦理地位。胚胎伦理学包含着内在的伦理悖论,所以道义论和效果论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考虑“人的不完全态”的连续统,提出了中庸主义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3.
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佐斌  温芳芳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3):171-175,182
通过理想职业抱负的问卷,考察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共10个省市(北京、上海、辽宁、广东、湖北、江西、贵州、山西、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同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大学生内隐职业声望的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选择“企业家”、“教师”等职业的人数要显著地高于选择“工人”、“农民”等职业的人数,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声望高的职业;(2)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性别类型相符的职业,相比之下,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反职业性别刻板,而男生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3)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41)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声望的职业存在显著的内隐偏好。  相似文献   
994.
公民身份日益成为我国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将西方公民身份的研究范式与本国公民身份的发展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学者在研究本国公民身份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归纳了T.H.马歇尔、迈克尔‘曼和布赖恩·特纳提出的三种研究范式,分析了这些范式在研究中国公民身份问题时的局限和不足,并且在借鉴西方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公民身份的发展特点,从发展动力、发展轨迹、层级结构和发展取向的角度提出了研究中国公民身份的四种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周斌  刘俊升  桑标 《心理科学》2005,28(5):1266-1268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124名三年级儿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旨在探讨书法训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发现:(1)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等十三个个性特质上,时间的主效应极其显著;(2)在兴奋性、恃强性、敢为性特质上,书法练习的主效应显著;(3)在兴奋性、聪慧性、恃强性、轻松性和自律性特质上,时间与书法练习的交互作用显著。研究表明,书法练习对儿童个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从文献计量看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佐斌 《心理学探新》2005,25(3):64-68
文章回顾了国外近年对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领域所作的文献计量分析,从研究主题、方法与统计、理论、作者等方面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提出中国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应关注研究的本土化、加强研究方法和统计技术的训练并提高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997.
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家宏 《学海》2005,(4):70-75
斯里兰卡独立后,僧伽罗、泰米尔两大民族之间冲突不断发生.两大民族的冲突起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佛教革命和一元制体制的建立是其宗教及文化根源,政府政策方针的变化则是其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如何理解"德得相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可折射出整个社会道德的基础与取向,必须对之予以正确阐释。“德得相通”应该理解成“德”与“道之得”、“心之得”意义上的相通,不应该似是而非的理解成“德”主要与“利之得”意义上相通,更不能把如此理解的“德得相通”视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应该是以提升自我德性和实现理想人格为主旨,强调克己尚义的道德价值论。  相似文献   
999.
大学生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年龄刻板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相应的外显测量,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内隐和外显年龄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在身体特征、个人表达和认知能力等3个方面对老年人都普遍存在明显消极的内隐态度;而在外显测量中,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内隐和外显的年龄刻板印象测量之间相关不显著,可以用不同的记忆系统理论和联结-命题评价(APE)模型来解释内隐和外显测量不一致现象;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在外显态度测量和内隐联想测验中测得的年龄刻板印象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成年期的依恋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恋和探索是依恋理论中密切相关且最重要的两种行为系统,但后者受到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少。在成人依恋研究的推动下,已有相当的研究者关注到成人期的探索活动,他们的研究视野扩展到各种领域,包括工作、闲暇、学业、成就动机等,既考察了探索过程的情感与体验、信息加工,也考察了探索的结果层面。该文就已有研究的理论背景、方法和成果进行了概述,并对成年期探索的界定、评估手段以及自我报告类的成人依恋测量工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